往事如烟一梦过,清风凉夜意如何。深情旧爱空怀省,住久蓬山可忆哥。
猜你喜欢
又名:留别王维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hè)美。
莫学武陵(líng)人,暂游桃源里。
你若要归山无论深浅都要去看看;山峦沟壑清净秀美要尽情地赏玩。
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游了几天就匆匆出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武陵人:指陶潜《桃花源记》的武陵渔人。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这两句是说这次回到山里之后,不论入山深浅,都要饱览山川之秀丽,林木之幽美。这当然是劝勉崔兴宗不要再留恋世俗的生活,把对山水的感情升华到一种与世俗生活相对立的高度,这与他们对现实的厌倦与反感有关。“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这两句是劝崔兴宗隐居丘壑,既然在山水间找到了生活的真趣,就不要再从那个境界里返回到现实中来了。这一方面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作者为什么要人留恋那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呢?这是由于他们在现实中屡屡失败,一方面产生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感,另一方面也更深刻地认识了现实生活。作者生活的时代大约属于唐玄宗和唐肃宗时期,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后期。那个时候由于唐玄宗任用奸相李林甫,宠幸杨贵妃,政治十分黑暗,下层知识分子无法入仕,像裴迪、崔兴宗这样的寒士没有出路。所以他们宁愿隐居山林,过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因此作者劝他的朋友,既然在山水之间找到了真趣,找到了自己思想感情的寄托,就不要像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武陵人一样,找到了桃花源却轻易地放弃了。作者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因此他说:“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但立意很深,不失为一首好诗。
久忆观沧海,喜君语罗浮。浮从会稽来,与罗相献酬。
谁欲通两山,铁桥跨山头。笙箫响瑶台,佛仙栖石楼。
灵光烛商舶,七星被林幽。飞泉难悉名,异草香气柔。
危峰聚白鹿,深坞眠青牛。葛洪安期生,遗踪尚绸缪。
攀巅瞰海水,湛碧才一瓯。不见波涛翻,飓风驾龙虬。
又云朱明天,飘然落遐陬。方广吞五岳,盘纡临十洲。
不得预封禅,自起烟云羞。此理固莫测,胜境输君游。
君语洗我耳,我诗莹君眸。罗浮杳何许,为我商声讴。
虎踞龙蟠在目前,依前行阙锁寒烟。津头鼓角增新戍,陌上笙箫减旧年。
高塔直看淮对境,断碑闲忆晋诸贤。我来尚喜秋成日,鱼蟹堪赊满市边。
却如周宰孔,不似晋临河。已见天无外,还闻海不波。
影随一苇渡,声接两涯歌。遥想唐虞化,南郊羲暨和。
高人有眼看山川,不费从来买画钱。万古丹青垂宇宙,百川楼观倚风烟。
人行槲叶林边路,鸟没芦花影里天。我欲与公添一笔,寒滩蓑笠钓鱼船。
村外重冈护,原头怪石蹲。水声来树杪,花影上山根。
寺古残碑蚀,僧贫破衲存。俗尘消不得,何用访柴门。
童儿长成何所求,农家职守惟牧牛。春风著物百草长,驱牛啮草来沙洲。
童知牛性不择草,遇丰茸处俱堪留。乘闲好弄三孔笛,绿杨影里声悠悠。
天上日车休轣辘,少待吾牛饱其腹。牛得饱兮安吾心,牛不饱兮愧吾牧。
不施鞭朴牛驯扰,顺牛之性无机巧。牛蹄行,牛尾摇,背上闲闲立春鸟。
高下陂陀任所之,牛日服兮牛不知。呜呼司牧尽如此,人间那受饥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