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上拂桃烧水发,江边吹杏暗园开。
可怜半死龙门树,懊恼春风作底来。
猜你喜欢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千鎚万击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全不怕)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参考资料:
1、高濯缨选编.明诗三百首.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4:66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通玄贵阴德,利物非市朝。悠然大江上,散发挥轻桡。已陈缁帷说,复表沧浪谣。灭迹竟何往,遗文独昭昭。
耕田良苦辛,所乐果何事。百年安吾生,食力非役志。
衡门无轩车,榆柳荫閒地。遥遥草庐人,回首空长喟。
何处怀君切,令人欲白头。偶寻花外寺,独立水边楼。
不得论休戚,何因校献酬。吟馀兴难尽,风笛起渔舟。
小园风景暮春初,随分优游亦足娱。柳似王恭殊濯濯,蝶疑庄叟自蘧蘧。
浇肠漫进三蕉酒,引睡聊翻数叶书。今日始知闲有味,悔从尘土曳长裾。
纳纳乾坤一草庐,年来踪迹半樵渔。龙纹渐涩床头剑,鸿宝虚传枕内书。
霜后菊花香未减,月中杨柳叶全疏。飞书欲共天公语,矫首青鸾隔太虚。
谤投山箧书犹在,力挽九关天可回。胡不北归陈苦语,莫贪南海恋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