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朱实绿丛中,似火烧山处处红。影下寒林沈绿水,
光摇高树照晴空。银章自竭人臣力,玉液谁知造化功。
看取明朝船发后,馀香犹尚逐仁风。
猜你喜欢
幽人昔时隐空谷,与木石居鹿豕游。岂谓高卑起飞阁,更教杂遝鸣群驺。
徒观梅竹三春雅,便拟栖迟一刻留。驰烟驿畔多条颖,问尔低枝扫迹不。
逐暖来南国,迎寒背朔云。下时波势出,起处阵形分。声急奔前侣,行低续后群。何人寄书札,绝域可知闻。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shuāng)气晴。
树凋(diāo)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lǜ)静,空伴夜泉清。
近靠山边觉得寒气来得特别早,晴空下的草堂笼罩着一片霜气。
树叶凋零了,窗边还有阳光照着;池塘满了,水依然没有声音。
树上的果实成熟落下,叶子也干枯了,因此看见猿猴在林中走过,也听得见鹿行的声音。
弹着素琴心情恬淡平静,到夜里只有潺潺清泉声相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标风操之高雅。
树凋:树叶凋落。
叶干:叶子干枯。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机虑:犹思虑。静:一作“息”。
此诗是借对山居气候景物的描写,反映诗人恬澹自适的心境,而以早秋为一篇着色重点。
秋天刚到,山家便觉爽气袭人。报晴的霜讯,也从每天凌晨得知,这就是“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的山居气候特征。首联以早寒和霜晴写山居早秋的生活感觉,有空中作画之妙。颔联拈出“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人们常见的景物,写成妙手偶得的佳句,可见诗人静观事物,善于摄取的艺术本领。即歌德所说:“诗人的本领,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惯见的事物中看出引人入胜的侧面。”(《歌德对话录》)前半两联是对山居早秋特有的气候和景物作了客观描写,为下面两联的主观反应作铺衬。交代了气候和景物的变迁,颈联便就眼前户外闻见的动物行动作出主观的判断。“果落”、“叶干”都是秋天山中的实景,而从果落可推见到猿过,叶干闻知鹿行,可见这儿山深人少,猿鹿才会从容大胆地昼夜出来觅食,山居环境的寥落寂静,便可了然。用的正是前人“鸟鸣山更幽”的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由此引发居静自乐的闲适心情。尾联抒写在如此幽静绝尘的山林里,诗人手弄素琴,随着琴曲的旋律,满怀的私心杂念完全平静下来,这时透明的心境,伴随户外夜泉的清音,进入一种纯净空明的理想境界,深深领略到早秋山居清心旷怀的恬泊情趣。主观情志和客观自然融为一体,不但净化了诗人的心灵,同时也使读者接受一次山水自然的陶冶。
帅领来全蜀,抡魁祗一人。崧高雪山势,清彻锦江津。
旒冕思长策,机衡属老臣。部中方拜赐,天下又回春。
出处无非道,安危系此身。岩赡殊庆快,涂说敢开陈。
圣运重熙久,皇威万里振。勒兵充宇宙,按剑待烟尘。
权术轻三表,韬铃贵五申。招怀及蛮徼,指顾下洮岷。
文诰传荒服,天声压外邻。捷书连岁上,故壤一朝新。
计费千金易,论功百胜频。征衣空杼轴,战骨委荆榛。
水旱乾坤惨,锥刀畎亩贫。人情危欲镇,帝泽壅难均。
幸会公归国,相欢物在钧。华心生草野,和气满枫宸。
士论归依切,风谣祷颂真。嘉谟凭献纳,大事费经纶。
治术关休戚,规模有革因。号寒思挟纩,引哺愿尝珍。
图治虽更化,封侯漫富民。高明深鉴照,密勿定咨询。
悟主言称舜,论兵谕借秦。无为群动悦,不陈四夷宾。
宝鼎千钧重,薰琴九奏纯。放怀留化日,反掌叙彝伦。
邦体还清静,王纲务率循。太平勋业就,寰海被尧仁。
画役人功夜鬼功,阳开阴阖几时终。
不闻掷土江中语,争得盈流一水通。
钩深三古学,遇合百年机。
垂上青云去,仍完白璧归。
功名身易老,豪杰意多违。
鼎脔留余啖,蒸青有发挥。
拂石题诗满袖岚,寻僧又过竹溪南。
乾坤浩荡酒乡寄,山水苍寒琴意参。
老燕未归同是客,孤云无住孰为庵。
寂寥午夜松风响,疑是神仙接尘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