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忆鲈鱼美,吴天浪正浮。
只应归梦到,千顷荻花秋。
猜你喜欢
天下清名属至公,当时四七谩英雄。
祠庭千古增轮奂,不见云台续画工。
家音何用寄,邮置有沉浮。旦夕天边去,书来一雁秋。
州衙深靓绝氛埃,客至园亭次第开。两院树阴当昼合,隔墙莺语送春来。
小桥幽径翻红叶,曲涧鸣泉漾绿苔。别驾行觞欢未毕,还从太守醉霞杯。
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
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
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
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
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
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
首联“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意为:忽然登上了天山,向南远眺,心绪愁闷,不由想起京城中那美丽的自然景色。“忽”字形象、生动,由于天山高峻,往上攀爬时感到遥如登天,到达山顶时,眼前景色一下子开阔起来,有豁然开朗之感。可惜瞬间的惊异、喜悦之余,诗人又陷入了对京城的思念。开宗明义,直指题目。
次联“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意为:天山上云层舒展,让人疑心是上林苑中浓密的树叶,那飘扬的雪花恰似长安护城河中随波荡漾的落花。此二句紧扣“想物华”三字,驰骋想象,笔墨跌宕。
三联“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意为:行军途中常常慨叹军营离京城十分遥远,因为叹息、忧虑,我的衣带都变得松弛不少。行军辛苦,忧思边人,以致形容枯槁。
四联“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意为:交河水流向远处,消失在荒僻的塞外,弱水里浸着流动的细沙。如此悲壮、凄凉的绝域景象与诗人记忆中京城的车水马龙、花团锦簇之景差别巨大,难怪诗人又“叹”又“怜”,以致“衣带赊”了。
五联“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意为:旅途之中像木偶人一样漂泊不定,遥想离任满交接回归的日子还长着呢。这是诗人对从戎在外,生活起伏,不知何时可以结束的忧伤、惆怅,用典巧妙,让人觉得漂泊之人的凄凉境遇古今都是一样的。
末联“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意为:这种生活令人心思断绝,每当夜里听到那悲凉的胡笳之音,禁不住潸然泪下。诗人在历数自己一路转徙的生活之后,悲哀、伤感之情终于不可抑制,随着泪水喷涌而出。那般痛彻心扉的悲怆之情随着胡笳之音萦绕在读者心头,余韵悠远。
诗人对怀想中的京城的描写仅是浮光掠影似的凌空一笔,而且还是由眼前冷漠、凄寒之景联想而生,其他的笔墨都重重涂抹在对绝域之地的迷茫、苍凉之景的描绘上。这凌空一笔恰如黑暗中的一道闪电,令人更加感到黑暗的恐怖,但正是这一闪给人无穷的希望和勇气,也正是这一点光亮激励着诗人继续努力向前,立功异域,荣归故里。
閒居能早赋,四十卧烟霞。旧列台中柏,新栽江上花。
林藏三径曲,桥引一溪斜。谁忆清朝彦,归来傍钓槎。
枯松煮瀑香可啜,野竹生萌甜可掘。
山中道士归不归,一夜猿鹤老明月。
跨飞鸾、醉吹瑶笛,蓬莱知在何处。薰风飘散荷花露。
梦觉已非帝所,忘归路。谁知道、人间别有神仙侣。
身游枢府。奈诏入玉楼,猛骑箕尾,四海忆霖雨。
问王母。天上桃红几度。蕊宫今是谁主。明年甲子从头数,春入鬟云鬓雾。
如今去。是处里、福田都著黄金布。庭前玉树。看子早生孙,孙还生子,岁岁彩衣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