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发飘萧礼上玄,明皇遥隔绛河边。香消楚泽春风佩,愁入湘城夜雨弦。
素手不将条脱赠,绮疏惟把步虚编。西神峰顶飞霞观,小驻鸾笙五百年。
猜你喜欢
二月和风到碧城。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
妆镜巧眉偷叶样,歌楼妍曲借枝名。晚秋霜霰莫无情。
此为咏物词。词中借咏和风细雨中盛极一时、风情万种的柳枝,塑造了虽青春年少、红极一时而终归要红颜老去、潦倒落拓的歌妓舞女形象,表达了词人对于被侮辱、被损害的风尘女子的同情和关注,同时也寄寓了作者自身深沉的身世感慨。全词借助形象上的比拟与联想,将物与人的命运浑然一体地交织一起,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上片借柳喻人,以风流蕴藉、温馨旖旎的春风杨柳象征歌妓舞女年轻时的生活和形象。起首一句点明时令。“碧城”是丛丛柳树的形象化比喻。此句从容自而又明快轻灵,给人以和煦的春风飘然而至的感觉,而“碧城”的字面又造成重翠叠碧的视觉印象,故虽平直叙起,却有鲜明的形象感。次句“绿相迎”应上“到碧城”,不仅画出了柳枝迎风飘拂、如有情相迎的动人意态,突出了和风的化煦作用,也传出词人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景象时欣喜的心情。第三句“舞烟眠雨过清明”以概括之笔收结上片。柳枝暮春的晴烟轻霭中飘舞,暮春的霏霏丝雨中安眠,梦一般温馨的环境中度过了清明三月天。过片巧妙地以眉和柳叶将物与人联系起来。美人对镜梳妆,爱把双眉画成柳叶的形状,歌楼宴席上演唱的清歌也用柳枝作为曲名。词人巧妙地借柳叶眉、《柳枝》曲的流行来渲染柳枝的声名。结句点明主题,情深意切,希望霜霰莫打杨柳,实际上是说歌妓舞女到人老珠黄时备受摧残,寄托了词人对她们的同情。总之,此词借柳喻人,寄托了作者对不幸女子的深切同情,给读者以心灵上的震撼。
切切复偲偲,古人良亦难。缔交匪令人,讵云等金兰。
屏居尘事稀,方池春草繁。开径伫延望,殷勤枉高轩。
嘉会欣有常,讲文以为欢。嗤彼笃情好,悠悠觞咏间。
眷言罄忠告,毋庸相弃捐。
白道晓霜迷,离灯照马嘶。秋风满关树,残月隔河鸡。
来往非无倦,穷通岂易齐。何年归故社,披雨剪春畦。
雄胜东南越与吴,光华使节暂驰驱。比年郡邑多疲俗,今日朝廷用老儒。
固有风声镇媮薄,何妨膏泽慰焦枯。公馀且尽登临兴,严召终难缓走趋。
柳淡鹅黄雨弄晴,断冈泥滑竹鸡鸣。便须移席长松下,坐听风泉落涧声。
大雏衔枚来作亭,小雏衔实来种花。两雏反哺声查查,慈乌发白尔成家。
梅梁丹青射寒日,梅英飞雪点亲发。二雏同味如春酒,寿亲一笑宜长久。
金玉满堂空尔为,有亲举酒世上稀。生育劬劳安可报,折梅倾酒著斑衣。
已叹长安索米难,可禁风雪满长安。
无家又是于人借,有命从来只有宽。
春入园林根觉暖,色连天地眼生寒。
西湖寂寞梅无伴,合向孤山忍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