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唐湖上筱骖游,一榻长为孺子留。头白无成两漂泊,输君天地一沙鸥。
猜你喜欢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hé)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yuán)墉(yōng),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捕鼠》)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讨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又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也没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事了。我的祸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有老鼠,就会偷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穿破我的墙壁,啃坏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不是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于:在。善:善于,擅长。患:祸害,灾难这里做动词。其子患之(患):忧虑。乞:向人讨,请求。中山:春秋时小国名,在今河北省。予:给。盍:“何不”的合音,为什么不。诸:“之乎”的合音。弗:不。是:这。若:你。穿:穿透,穿过。远:表示距离。垣墉:墙壁。垣:墙耳:语气词。病:害处。去:距离。若之何:固定句式,这里的意思是“为什么要”。已耳:罢了。“吾将饥寒焉”的“焉”是语气助词,所以可以不被翻译。没有意义的。
溪边著吟屋,亦足老生涯。
洗砚浑池水,敲棋落案花。
客来多载酒,童去自煎茶。
爱尔丰标异,逢人满口夸。
学问思辨者,於中莹且精。
欲实据而有,要在笃於行。
任姒基王迹,涂莘首化风。
德超千古上,治定九年中。
日月无私照,乾坤不宰功。
宁神登太室,永佑宋无穷。
山阴柳家女,九日采茱萸。复得东邻伴,双为陌上姝。
插枝著高髻,结子置长裾。作性常迟缓,非关诧丈夫。
平明折林樾,日入返城隅。侠客要罗袖,行人挑短书。
蛾眉自有主,年少莫踟蹰。
彤弓三载愧时藏,白旆秋来动晓章。遂许驱驰同桨率,所忧付托转徊徨。
乘势自可趋兵进,两立终难令武扬。臣力臣躬今未已,何人脩我速偕行。
与子同为客,归途却异天。苦吟消驿路,远梦入江船。
离隔又今日,唱酬知几年。怀余应有赋,取次续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