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平田春水肥,前山隐隐带残晖。
千林晚色无人共,时有樵翁独自归。
猜你喜欢
山公初与此山识,给谏依稀似旧时。紫壳正垂秋日艳,白云先到碧峰嵋。
油柑易嚼回生味,石磴难攀着袜移。欲许初平身未遂,苍生事业总堪期。
一月林中不裹巾,得钱沽酒未知贫。
樵夫相见漫相识,除却青山无故人。
乱石苍松径,蔼蔼春风和。白云不作雨,空占碧山阿。
繁灯夺霁(jì)华。戏鼓侵明发。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元宵节的繁灯丽彩夺去了明月的光华,喧闹的戏鼓声一直响至天亮。习俗风情与以前没什么两样,只是人到中年,情味有些凄凉。
像汉朝的张敞,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眉,一起在楼中赏月,祈求天长地久。欢乐的人们渐渐散去,街上如往常般寂静,而我的心情却渐渐感到有些忧伤。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霁华:月光皎洁。明发:黎明阳光散开。
浅画镜中眉:用张敞画眉事,表现夫妻恩爱。
这是一首元宵观灯戏友感怀之佳作,突出中年情怀与往昔的不同,抒写自己中年气衰、叹世事沧桑,和对友人和美夫妻生活的羡慕及自己生活的愁苦。上片写元宵夜晚灯火通明、锣鼓声不决的繁盛景象,景象不改,而自己则已入中年,情味自别,虽旷达如陈敬叟者亦不可免,衬托了作者自己的孤独。“繁灯”两句概说元夕灯光赛过明月,概括了元夕的繁盛,第一句写灯光之多与明亮,第二句写人们彻夜狂欢。形声兼备,概括力极强。三、四句写“物色”依旧,而人近中年,不觉感慨系之,颇有悲凉之感。
下片换头转写闺情,悬想陈敬叟之妻在家画眉拜月,盼夫早归,而陈敬叟却留滞临安,当夜阑人静之时,亦不免愁肠渐生。题中云“戏”,便是指调侃友人夫妻恩爱,反衬自己的寂寞,暗寓着羡慕之情。结尾两句与开头两句相呼应,强化了主题,点出主旨:欢乐时,人们可暂时忘却忧伤,但当欢乐过后,孤寂之感便会重新萦绕心头,突出自己忧愁的心绪,昭示出盛筵必散的哲理,有感伤之味。一个“渐”字,慢慢道出作者委曲幽怨之情。全词层次分明,有真实的人生体验,含蓄有余味。
张生何为者,落魄不自拘。
独携三尺琴,笑别妻与孥。
一来泊吾里,忽已月再虚。
朝游故人馆,暮止佛子庐。
虽无食羹余,所乐常晏如。
我欲有所进,生闻勿烦纡。
君子闲有道,不专块然居。
无道只深适,呜戏亦已愚。
愿生脱尘鞅,从我沧海隅。
蓟门春尽云阴阴,倚杖出门愁暮禽。千金裘马只自好,万里江湖谁复寻。
武陵一别桃花深,欲归不归伤我心。青枫未老楚月白,吾将长啸投吾簪。
忆昨相寻高处士,回舟醉蹋藕花风。三年别梦来溪上,一个閒身在墓中。
故老只今俱寂寞,浮生方信是虚空。哀歌写罢缄双泪,秋叶离离夕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