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扬雄字,君评李峤文。剧谈聊诩诩,对饮尽醺醺。
笔落三千首,杯浮一百分。醉吟唐学士,酒颂晋参军。
良夜邀明月,他年忆暮云。独醒怜楚客,悲怨托湘君。
猜你喜欢
画堂银烛明如昼。见林宗、巾垫羞蓬首。针指花枝,线赊罗袖。须臾两带还依旧。劝君倒戴休令后。也不须、更漉渊明酒。宝箧深藏,浓香熏透。为经十指如葱手。
玉箫声断凤凰(huáng)楼,憔(qiáo)悴(cuì)人别后。留得啼痕满罗袖。去来休,楼前风景浑依旧。当初只恨,无情烟柳,不解系行舟。
在她居住的小楼上,再不闻玉箫吹响。自从与心上人分手后,她已憔悴得不成模样,衣袖上留下了泪痕千行。她在楼上走来走去,楼外依然是旧时的风光。那如烟如织的柳树,最惹起她的怨伤:只恨当初它们太冷漠无情,不懂得把他的坐船牢牢系住,让他不能启程。
参考资料:
1、饶少平.历代艳体诗歌精华.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464
2、鲁文忠.元曲三百首.内蒙古: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0:5
小桃红:越调曲牌名,多用来抒情写意。句式为七、五、七、三、七、四、四、五,共八句。玉箫声断:据刘向《列仙传》载,秦时有一萧史,擅长吹箫,其箫声甚至能将孔雀、白鹤等吸引过来。当时,秦穆公女儿弄玉也喜欢吹箫,与其结为夫妇。秦穆公建造了凤凰楼给他们居住。婚后,二人每日吹箫,竟将凤凰都吸引了过来。后来二人皆随凤凰而去。凤凰楼:女子闺楼,对女子居楼的美称。休:语末助词,无义。浑:全然。不解:不懂。
前三句既以玉箫声断喻与恋人的分别,也以凤凰双栖、弄玉萧史的美满婚姻反衬自己的孤独。首句“玉箫声断凤凰楼”,可看做写实,但联系其中暗含的典故,更能体味作者用此句作为开篇的深意。“玉箫声断”这一典故,其中隐含着“人去楼空”的惆怅意味。曲中的女主人公并未如弄玉一般,与丈夫一起随凤凰仙去,从“憔悴人别后”一句即可看出,“玉箫声”其实是指代女子的心上人。“留得”紧接“别后”二字,文字上衔接得很细密,情感上则造成一种回环和转折。人既已离去,留下来的只是女子的空守、苦盼,以及“啼痕满罗袖”。作者没有直接写女子如何想念,而是通过袖上泪痕这个细节,将她的黯然神伤,以及难以自制的思念和孤独表现出来。
最后几句女子又迁恨于烟柳无情,不知当初留系行舟,不让其离去,更道出了女子的无奈痴情。“去来休,楼前风景浑依旧”,这两句以人的“去来”与“风景”的“依旧”进行对比,这就使“离别”的主题得到了深化。风景不解人心,不管人间如何生离死别,它都只是一如既往地存在着,所以才使古往今来许多人发出“物是人非”的沉重慨叹。这首曲子中的女主人公也不例外。楼前浑然不变的景色,使她一次又一次地忆起离别之前和离别之时的情形,不断重温着伤心往事。女子记起心上人当初离开时,江岸边的“无情烟柳”兀自苍翠,却不懂得伸出青青枝条,留住远行人的脚步。一个“恨”字,点出女主人公的怨情和无奈。她不说恨自己留不住情人,只将这种悔恨托付于“烟柳”。这一方面是因为青翠如初的烟柳引起了她的离愁;另一方面,将人的心思投射于“无情”之物,也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手法。短短数句,写得景物凄迷,深致有情。
此曲构思独特,角度新颖层层展开,把一个“情”字表现得极为丰富、深刻。旧地重游、物是人非,最令人伤感,作者把当前的景和以前的情巧妙地联结在一起,以追忆的方式抒发对恋人的深情。
灿灿辰角曙,亭亭寒露朝。川原共澄映,云日还浮飘。
上宰严祀事,清途振华镳。圆丘峻且坦,前对南山标。
村树黄复绿,中田稼何饶。顾瞻想岩谷,兴叹倦尘嚣。
惟彼颠瞑者,去公岂不辽。为仁朝自治,用静兵以销。
勿惮吐捉勤,可歌风雨调。圣贤相遇少,功德今宣昭。
越鸟巢边溪路断,秦人耕处洞门开。
小桃花发春风起,千里江山一梦回。
食肉贱糠核,饥人安敢辞。狐貉轻短褐,寒士为固奇。
自予遭世故,举室尽流离。东临沧海岸,北度三江湄。
蛟螭时作横,鲸鼍屡见欺。展转及衰暮,始见此门楣。
徒壁类司马,上漏似原思。既无陈平席,岂有董生帷。
覆篑或成墙,编苇聊当篱。迢迢白沙冈,当户势逶迤。
遥遥秋浦波,临轩散涟漪。翻蜚野鸟群,参差灌木枝。
赋此平生意,庶为百世规。湫隘诚可哂,欣幸方在兹。
去年秀水拍桥深,闻说幽堂绿可临。
自愧尘埃逢泽上,空思潇洒太湖阴。
经台罢讲吹红烬,斋钵留生下翠禽。
应是禅机终息处,不须此外觅双林。
勃姑偶下小梅枝,要看渠侬褐锦衣。
柱後藏身教不见,却因不见转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