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生美材,暴弃良可惜。无负培植心,亟宜求自立。
自立果云何?在不囿于习。目下风俗颓,相耀衣与食。
庸懦恣欺陵,高明惟妒嫉。知识虽早开,揠苗徒自贼。
父兄期栋梁,往往成顽铁。汝年已十六,庭训闻谆切。
成材与不成,均在此时刻。余心望汝殷,汝心宜惕惕。
修词讲鍊气,学书精运笔。作画贵取神,吟诗贵存液。
一艺可名家,其功在不息。人若有恒心,早晚终毕业。
笑汝不足嗔,誉汝未为得。遇物总欣欣,求道常急急。
青莲茁污泥,灵芝生湿热。不囿流俗中,扶摇上千尺。
猜你喜欢
麦茁犹藏绿,梅苞尚掩红。祇言晴作病,何意雪争功。
拥褐朝慵起,扶藜晚渐通。林行语鸦舅,溪立漾凫翁。
汉京楼殿郁云虹,淮海文章御史骢。三辅自来多寇盗,五陵今日更豪雄。
埋轮亦在都亭下,揽辔仍行甸服中。滹水太行烟雾里,独看高隼击霜空。
逢君说行迈,倚(yǐ)剑别交亲。
幕(mù)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听说你要出门远行,仗剑辞别朋友亲人。
幕府之中堪为才子,将军作主任用贤能。
边关一带常多雨雪,出塞途中风沙阵阵。
安边良策应当贡献,男儿报国莫惜生命。
参考资料:
1、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74-76
行迈:远行。倚剑:仗剑。交亲:交结很深的亲友。
幕府:军队出征施用帐幕,故将军的府署称为幕府。将军:指董判官的上级将领。
长策:好计策。莫顾身:不顾惜自身。
送友人赴边,这是高适边塞诗中常见题材。这篇作品以极朴素的语言、极深厚的情谊,慰勉友人莫辞旅途艰辛,施展才略,立功边关。
诗的首联点出友人即将远行。“倚剑”二字是关键字眼,它不仅使“行迈”、“别交情”既悲且壮,而且暗示了友人的身分是从戎,交待了友人行迈辞亲的原因是御边。“行迈”,已可见旅途遥远;辞亲,更不免心中眷恋,然而用“倚剑”二字,不仅点出此行为投身戎旅,而且使辞亲远行带上慷慨之气。
次联写友人赴边作判官,供职幕府,将军以主人身份盛待才子。这两句承接首联,预言友人此次赴边,可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文才,必受主将的赏识,而得真诚接待。如诗人在《别冯判官》一诗中所写道的:“才子方为客,将军正渴贤,遥知幕府下,书记日翩翩。”董判官以才子之能,投奔渴贤之将军,必以其翩翩之姿,得意于将军幕府。诗人在预祝之中,流露出一股羡慕之情。这是诗人对友人赴边后的设想,也是对董判官的赞誉和慰勉。
颈联仍承上两句设想友人赴边途中的情景。先“近关”,再“出塞”,紧扣“行迈”,具体写出路途遥远;“多雨雪”,“有风尘”,遥领末句,如实描绘边塞苦寒。可见旅途之苦辛。诗人多次出塞,对边地苦寒有切身体验,曾不止一次在诗中提到。如“关山唯一道,雨雪近三边”(《别冯判官》),如“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如“北使径大寒,关山饶苦辛”(《答侯少府》)等等。因而“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两句并非夸张之笔,不过是实写关塞景物,从而逼出诗的结尾两句:“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尾联勉励友人莫畏艰辛,要经得住雨雪风尘之苦,为保卫边防贡献良策,为祖国立功奋不顾身。莫顾一身,施展长策,立功边陲,是一种先抑后扬的笔法,使诗歌顿生波澜。“男儿莫顾身”是对友人的慰勉,但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立功边塞的愿望和为国事献身的精神,以高昂的情调回答开头“行迈”的问题,结束全诗,使作品显得气势流畅,格调雄健,毫无一般送别诗的儿女离别之态。
首联实写眼前,稍露惆张;次联预言今后,情调陡转;三联写旅途情况,凄苦不堪;尾联劝友人立功,文势高扬。全诗先扬后抑,跌宕有致,胸襟抱负,令人钦佩。
枉寻固已污,索价则已欺。
人生功名念,舒卷自一诗。
荣辱取所适,穷达非敢知。
及物傥在道,卑官亦可为。
咄咄厌矮屋,心无一日嬉。
还应乘田翁,笑汝太矜持。
双燕营巢时,双飞复双语。
轻盈柳陌风,振迅芹塘雨。
巢成近绣帏,双宿更双飞。
为蒙主人爱,不信有暌违。
四月温风起,榴花发红蕊。
拾虫还哺雏,出入无停觜。
五月教雏飞,绕巢舞乌衣。
侧避蛛丝过,斜萦柳线归。
六月雏翼老,分飞各相保。
脉脉傍珠帘,依依集兰橑。
世事有转旋,陵谷一朝迁。
昆明延劫火,甲第化歊烟。
带睡惊飞出,尘沙两相失。
死生不得知,嬿婉从兹毕。
回看旧主人,粉黛成灰尘。
天高云渺渺,海阔波鳞鳞。
荏苒朝还暮,惸惸向何处。
毛凋半夜霜,泪滴三春露。
露寒霜又浓,憔悴不成容。
同心谅难隔,魂魄终相从。
怀玉山前黄叶深,远天烽火上人心。不知何处歌都护,拍断尊前梁父吟。
衣缁发可梳,云外卓庵居。佛换新花供,幡拈古偈书。
删松容径竹,种茗间园蔬。为应诸方供,山房尽日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