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昏自称豪,一奋碎神器。罪魁有三士,不在徐刚辈。
荣光首拒战,咋舌敌已怪。聂马久枝梧,彼族嗛强对。
朝中轻诸子,谓虏不足畏。何虞果掩至,很复得狼狈。
脱令津沽间,海城早为帅。微闻金鼓震,万众已崩溃。
牵羊必肉袒,所全讵百倍。京师安如山,完取十万械。
吾言匪诡诞,嚼血聊自快。
猜你喜欢
瘈狗无不噬,弊木无不摽。重黎卒死难,劲节殊皎皎。
许子盗所憎,要领安得保。异哉立联徐,骈首岂同道。
袁许吾伤之,决去胡不蚤?何人与湔雪,未可恃苍昊。
京城知必陷,所苦吾主耳。黑衣缚绔褶,无异逃李子。
当时设有人,奉上匿乡里。逡巡稍南趋,北向下诏旨。
遂兴燕齐甲,自剪畿辅匪。诸蕃孰不从,秕政悉可理。
徒手援天下,宁用折一矢。吁嗟失此会,秦晋入井底。
垂鞭信马行,数里未鸡鸣。
林下带残梦,叶飞时忽惊。
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
僮仆休辞险,时平路复平。
前四句写早行所感。起早赶路,诗人没有明说早到什么时候,他只说自己上马启程以后,无力地垂着马鞭,而让马自己自由地前进;走过了数里,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还未听见鸡鸣。“林下带残梦”使人意会到诗人是由梦乡中被唤起来上路的。以致出发以后,依然梦思缕缕,睡意绵绵,足见其赶路之早。“叶飞时忽惊”,是对上一句诗的承接和申述,进一步强调出“早行”来。“林下”和“叶飞”互文,只有在林下路过,才会被落叶所惊醒。这就把行旅者早行时的情景,十分真切地描摹了出来。
第五、六句是诗人通过自己身处的环境来写早行。“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正反映出晚唐时期动乱的社会现实中,诗人早行时的心理状态。此刻天时尚早,天宇大地还笼罩于一片迷蒙的夜色之中。这种情景,对于一个野旅行役者来说,是会产生一种孤独寂寞之感的。前路漫漫,思绪纷乱,各种各样的操心也就油然而生。“孤鹤”与其说是真实之景,还不如说是作者的自况。诗人的心绪不宁、心神不定,不言而喻。因此,这两句诗明显地表达出诗人早行时的那种特有的悲怆、孤度寂莫的心理感受。至此,早行时的凄清气氛、早行者的孤苦情绪,情景交融地表现了出来。
后两句写作者和僮仆的交流和行为。“僮仆休辞险”,当僮仆抱怨路途艰险,漫漫无际的时候,作者回答说“时平路复平”,当然,此“平”非彼“平”,作者结尾用这种与僮仆之间近乎玩笑般的对话作结,也正反映出了自己对于时局的忧虑和担忧。作为晚唐的一位诗人,杜牧对于晚唐的时局有着较为深切的了解和关切,他的许多诗歌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
秉檄奉中祀,驱车出重关。
晓风铁叶岭,烟雨南屏山。
瀹茗澡尘虑,褰帘饫孱颜。
精意孚海岳,清声摇佩环。
世事纷纷未息肩,鸡群鹤处尚翛然。故山可隐人将老,佳夕相思月再圆。
稚子久嗔陶令出,诸生休叹孝先眠。他时定有公车召,正及先生矍铄年。
年来心绪倩谁知,一病经旬睡起迟。难释离怀因忆母,重温旧学试规儿。
愁中偏易逢佳节,梦里差能得好诗。听尽廉织终日雨,又堪墙外柳丝丝。
画船过午入西林,人拥孤山陌上尘。曾被弁阳模写尽,晚来閒却半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