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马萧萧襟袖凉,路穿禾黍绕宫墙。半山残月露华冷,
一岸野风莲萼香。烟外驿楼红隐隐,渚边云树暗苍苍。
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乌飞不觉长。
猜你喜欢
秋满都门一雁飞,轻罗初拟试朝衣。
城头鼓角催更尽,阙下星河向晓稀。
佳气入云浮紫殿,新凉先雨到彤墀。
涵濡共际雍熙日,谁识阳和造化机。
鸡鸣钟未鸣,不知乡晨否。起来恐惊众,未敢启户牖。
残灯吐芒角,上下两银帚。定眼试谛观,散作飞电走。
虫声半掩荜门空,短发朝来不受风。
日出山光落衣桁,雨余秋色在梧桐。
蹉跎海岳孤筇外,荏苒年华一镜中。
万事浮云多变灭,莫将衰泪泣途穷。
宵衣应待绝更筹,环佩锵锵月下楼。井转辘轳千树晓,
锁开阊阖万山秋。龙旗尽列趋金殿,雉扇才分见玉旒。
虚戴铁冠无一事,沧江归去老渔舟。
鸡鸣锺未鸣,不知乡晨否。
起来恐惊众,未敢启户牖。
残灯吐芒角,上下雨银帚。
定眼试谛观,散作飞电走。
我眠亦甚安,梦中初无惊。
如何作梦语,反侧意不平。
起来不复寐,郡楼挝五更。
窗纸尚昏昏,看到渐次明。
卷帘启后户,披衣步中庭。
汲井漱新泉,满面吹寒冰。
仰看天宇旷,微白复淡青。
犹挂烂银梳,未升紫金钲。
砌蛩余夜唧,数鹊作晓鸣。
群动俱扰扰,竞若有所营。
而人居其间,独欲免夙兴。
出山三见秋,一年一征行。
今兹秋又至,归心捺还生。
会当挂其冠,高卧听松声。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和王昌龄“奉帚平明”、“闺中少妇”等名作之同,此诗的怨者,不是一开始就露面的。长门宫是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后的居处,昭阳殿则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居处,唐诗通常分别用以泛指失宠、得宠宫人住地。欲写长门之怨,却先写昭阳之幸,形成此诗一显著特点。
前两句的境界极为美好。诗中宫花大约是指桃花,此时春晴正开,花朵上缀着露滴,有“灼灼其华”的光彩。晴花沾露,越发娇美秾艳。夜来花香尤易为人察觉,春风散入,更是暗香满殿。这是写境,又不单纯是写境。这种美好境界,与昭阳殿里歌舞人的快乐心情极为谐调,浑融为一。昭阳殿里彻夜笙歌,欢乐的人还未休息。说“歌吹在昭阳”是好理解的,而明月却是无处不“在”,为什么独归于昭阳呢?诗人这里巧妙暗示,连月亮也是昭阳殿的特别明亮。两句虽然都是写境,但能使读者感到境中有人,继而由景入情。这两句写的不是宫怨,恰恰是宫怨的对立面,是得宠承恩的情景。
写承恩不是诗人的目的,而只是手段。后两句突然转折,美好的环境、欢乐的气氛都不在了,转出另一个环境、另一种气氛。与昭阳殿形成鲜明对比,这里没有花香,没有歌吹,也没有月明,有的是滴不完、流不尽的漏声,是挨不到头的漫漫长夜。这里也有一个不眠人存在。但与昭阳殿欢乐苦夜短不同,长门宫是愁思觉夜长。此诗用形象对比手法,有强烈反衬作用,突出深化了“宫怨”的主题。
诗的前后部分都重在写境,由于融入人物的丰富感受,情景交融,所以能境中见人,含蓄蕴藉。与白居易《后宫词》比较,优点尤显著。《后宫词》写了“泪湿罗巾梦不成”,写了“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由于取径太直,反觉浅近,不如此诗耐人含咀。
诗的前两句偏于写实,后两句则用了夸张手法。铜壶滴漏是古代计时的用具。宫禁专用者为“宫漏”。大抵夜间添一次水,更阑则漏尽,漏不尽则夜未明。“似将海水添宫漏”,则是以海水的巨大容量来夸张长门的夜长漏永。现实中,当然绝无以海水添宫漏的事,但这种夸张,仍有现实的基础。“水添宫漏”是实有其事,长门宫人愁思失眠而特觉夜长也实有其情,主客观的统一,就造成了“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的意境。虚实相成,离形得神,这里写的虽决不能有其事,但实为情至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