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碍浅石,北转入谿桥。树色烟轻重,湖光风动摇。
百花乱飞雪,万岭叠青霄。猿挂临潭筱,鸥迎出浦桡。
惟应赏心客,兹路不言遥。
猜你喜欢
南浦(pǔ)凄(qī)凄别,西风袅(niǎo)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在南浦凄凉愁苦的分别,秋风萧索黯淡。
回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好好离去吧,不要再回头了。
参考资料:
1、张学文编著.《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11:2212、《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901-902页
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别:分别,别离。袅袅:吹拂,这里形容西风吹拂。
好去:放心前去。莫:不要。
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南浦”,是送别之处的代名词,于是一见“南浦”,令人顿生离忧。而送别的时间,又正当“西风袅袅”的秋天。秋风萧瑟,木叶飘零,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倍增离愁。
这里“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正由于送别时内心“凄凄”,故格外感觉秋风“袅袅”;而那如泣如诉的“袅袅”风声,又更加烘托出离人肝肠寸断的“凄凄”之情,两者相生相衬。而且“凄”、“袅”声调低促,一经重叠,读来格外令人回肠咽气,与离人的心曲合拍。
后二句写得更是情意切切,缠绵悱恻。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最后分手,是送别的高潮。分手后,离人虽已登舟而去,但离人频频回过头来,默默而“看”。“看”,本是很平常的动作,但此时此地,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这个“看”字,读者仿佛看到那离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间闪动的泪花。离人的每“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肠一断”,涌起阵阵酸楚。诗人连用两个“一”,把去留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诗人劝慰离人安心的去,不要再回头了。此句粗看似乎平淡,细细咀嚼,却意味深长。诗人并不是真要离人赶快离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双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精心刻画了送别过程中最传情的细节,其中的描写又似乎“人人心中所有”,如离人惜别的眼神,送别者亲切又悲凉的话语,一般人都有亲身体会,因而能牵动读者的心弦,产生强烈的共鸣,给人深刻难忘的印象。
枫林叶叶堕霜红,天末晴容一镜空。野旷微闻鸟乌乐,草寒时见马牛风。
人生险阻艰难里,世事悲歌感慨中。白发孀亲倚门处,梦魂千里付归鸿。
汉宫九重类天居,宫中美人粲璚琚。姱容淑态意非一,网户文窗烟雾虚。
就中绝代称明君,锦江波浪巫山云。素月嫦娥独光彩,明星玉女徒缤纷。
君王行幸恣欢䁥,蛾眉短长难具悉。可怜睇盼隔重霄,竟使画图欺白日。
金珠不操静女手,丹青更甚谗夫口。妍媸反覆在锱铢,移爱为憎忍相负。
明珠万里沉胡沙,哀歌一曲留琵琶。今看青冢千年草,岂是夭桃三月花。
君不见无盐入宫粉黛羞,齐宣美誉雄诸侯。樊姬进女虞邱罢,楚庄持麾霸天下。
君王重色后隐贤,吁嗟画史欺婵娟。古来治乱各有始,为君三复关雎篇。
治盛周康世,东游岂信然。
城闉亦隳废,门堞漫相传。
金作林檎花绝秾,十年花少怨东风。即今遍地栾枝锦,不则梢头几点红。
旧不悲秋只爱秋,风中吹笛月中楼。
如今秋色浑如旧,欲不悲秋不自由。
恶草不可近,恶虫不可逢。
草有有钩吻,入口裂其胸。
虫中有细腰,虿尾犹铦锋。
人生涉世故,得不戒游从。
澡心三峡浪,对面九疑峰。
相须济吾事,醖酿如酒醲。
一朝临利害,暗捷同机舂。
个中本无物,薄俗谁我容。
眷彼冰雪姿,气格天所钟。
蟠根便水石,作配宜竹松。
相看世味薄,清坐真意浓。
今时无胶漆,安得如駏蛩。
永结岁寒伴,馨香满蒙茸。
愿为管鲍友,莫继耳余踪。
可能辟三径,吾亦欲推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