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春雪助凶年,平地盈庭大可叹。词客罢吟梅散漫,园夫惭报竹平安。
乌鸢腹馁飞穿屋,牛马毛寒病倚栏。天意欲添人殍野,四时玉烛古来难。
猜你喜欢
官屋无钱可得修,雨来难免震凌忧。
墙基有罅相将踣,地杖无钉自在浮。
仆折松枝通夹溜,儿编竹叶学行舟。
衣衾漂湿浑闲事,且上书楼把画收。
倚酒驱愁,留香款梦,过了烧灯时序。韶光有限,争忍更掺风雨。
沉阴作暝,漫赢得、昼长无绪。寒尚悄、慵捲犀帘,怕听画檐鸠语。
长安久羁倦旅。纵春来,未减离情千缕。三秋一日,梦也有凭无据。
天长人远,奈鱼雁不将愁去。教省识、瘦比疏梅,折枝寄与。
竹风凉,梅雨霁。淡月当楼,楼上人孤倚。顾影伤怀无一语。
打叠排愁,没个排愁地。
惜芳时,怜别绪。燕去巢空,那得留春住。离合如云风散易。
酒洗诗脾,只有销魂句。
种瓜东陵下,瓜美甘如饴。迢迢碧溪水,乔木影参差。
中有读书处,梦寐常见之。楼前花木茂,百本多离奇。
阶下秀兰草,春夏何葳蕤。结构念先泽,载培勤灌滋。
流连动过客,况忝座中师。世运有代谢,人生感别离。
纷纷树间鸟,巢覆无栖枝。展转雉皋下,季女常苦饥。
徘徊虞山道,旅人丧斧资。好古犯天忌,飞电逐蛟螭。
龙眠写生手,破壁骑金狮。囊空竟羞涩,矫首犹伸眉。
欲从季主卜,前路曷可推。江南兵未罢,旋归定何时。
异县伤流落,同官及老成。
诗书尚家法,谱系更宗盟。
岁暮一樽酒,阳春千里行。
双旌定何处,抚字振新声。
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
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yín)春。
雪尽黄山树,冰开黑水津。
草迎金埒(liè)马,花伴玉楼人。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
何当桂枝擢(zhuó),还及柳条新。
建国立都对应着东井星宿,城池从北辰处开始延伸。
百姓们都在歌颂太平盛世,共同沉浸于正月欢乐春。
黄山树上的冬雪已经化尽,黑水渡口坚冰也已消融。
金沟边青草丛生如迎春到,香花开放陪伴玉楼美人。
眼前无数鸿鸟在空中飞翔,黄莺频频传来美妙歌声。
什么时候能在科举中登第,回家还赶得上柳条清新。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72
2、彭国忠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6-7
开国:指建国立都。维:连结。一作“移”。东井:星宿名,位处银河之东,也称井宿。维东井,指唐都长安与东井对应。起:一作“对”。北辰:指北极星。
咸:全,都。建寅:指夏历正月。
雪:一作“云”。黄:一作“青”。黑水:此指渭水。津:渡口。一作“滨”。
金埒:指用金堆成的矮墙。伴:一作“醉”。玉楼:华丽的楼。
鸿渐:谓鸿鹄飞翔从低到高,循序渐进。歌:一作“声”。
桂枝擢:喻指科举及第。还:指归家。
此诗是命题写景之作,亦是试律诗的主要题材之一。首二联从正面破题,但并非直接点破,而是以“东井”“北辰”破“长安”,以“建寅春”破“早春”,且同时总起全诗。三联承写诗题中的“早春”二字,描写冰消雪融之景。四联具体描摹的是早春时节,草长花开之景,且又加入了人们游春的活动。“迎”“伴”二字都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花草以人格色彩,使它们显得如此有情、可爱。相对于四联主要描写植物,五联描写的却是春天动物的活动。此联上句是远景的描述,下句由视觉转入听觉,描写了黄莺的啼鸣。末联表面上仍写春色,实际上是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早日登第出仕,以有所作为的理想和抱负,也表现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楼倚清秋爽气高,眼明百里见纤毫。风行绿野翻清浪,雨到青林起暮涛。
几树好花开别岸,一双飞鸟趁轻舠。龙门今日娄江去,会有新诗寄我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