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气回复,比肩生俊豪。
司农家学富,廷尉里门高。
骐骥昔千里,凤皇今一毛。
即丘余庆在,终应吕虔刀。
猜你喜欢
昌谷鲸蛇供诞幻,玉川騄駬玩虚空。
独无桃实三千岁,更有鹏扶九万风。
乘龙人归去,谁复到吾门。薄暮多风雨,知子宿前村。
惠山之西不十里,名园百亩如画里。映山照水四时花,梅树千株压红紫。
参差亭阁间松竹,石路穿林几回曲。秋水芙蓉脸际鲜,春风杨柳眉尖绿。
五湖万顷秋波净,对面平铺如宝镜。七十二峰镜面妆,黛螺云鬓相辉映。
平时士女来如云,名花照耀青罗裙。角声惊断游人梦,花开花落空缤纷。
我来看花花不语,临风亭亭久凝伫。见余别有千种情,付与秋蝉叫悽楚。
寒冬岁岁梅花发,林梢一抹飘香雪。缟衣仙子下广寒,风致翩翩总奇绝。
行当携酒再来游,举杯更醉花间月。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
秣(mò)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jiū)。
刘宋王朝的万里长城已经塌倒,荒废的营垒秋天长满野草。
秣陵城里不少男男女女,至今还歌唱《白符鸠》深深哀悼。
参考资料:
1、吴在庆编选.刘禹锡集:凤凰出版社,2014.10:第146-148页
2、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梁守中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刘禹锡诗文选译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3-14页
檀(tán)道济:刘宋时官至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万里长城:此用檀语。
秣陵:即金陵,楚威王以其地有王气,埋金镇之,号曰金陵。地址在今江苏江宁。士女:指有识的男男女女。白符鸠:舞曲名,出自江南。
诗人见到檀道济故垒,回想檀道济被枉杀一事,顿生感慨,故首两句即以“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伤之,对檀道济的无罪被杀这一深悲极痛之事一掬同情之泪。然虽伤之,亦含赞颂景仰檀道济之意,此从将檀道济比喻为巍巍万里长城可见。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发其沉痛情感。次句“荒营野草秋”,以眼前荒凉萧条之景寄托其悲凉沉痛之思。由于诗人心头别有一层现实的凄楚哀感在,因此一登旧垒,便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数百年前遭冤被害者的愤怒的抗议声立即在耳际回响。这种历史与现实在心头的交感共鸣,不是说明诗人的历史意识特别强烈,而是说明诗人需要借助历史来抨击现实,抒发积愤,悼念友人。诗人的友人王叔文是中唐的政治家。在唐顺宗支持下,他主持永贞革新,兴利除弊,曾使“人情大悦”。后来不幸被宪宗“赐死”。诗人认为这也是自坏长城。三,四两句化用民谣入诗。据作者自注:“史云:当时人歌曰‘可怜《白符鸠》,枉杀檀江州。‘”檀道济的被杀,尽管宋文帝给他罗列了一大堆罪状,但历史是公正的,人民的同情在遭冤者一边。这首民谣就是最好的证明。
全诗的言外之意是说,对于王叔文的无罪被“枉杀”,历史也会作出公正的判别,人民的同情也在王叔文一边。借古人的酒杯,浇心中的块垒,而又妙在不肯说破,遂使全诗意蕴深厚,寄慨无穷。
一池春水应江潮,中起沙鸥数尺高。
谁谓风云远朝市,乱山深处亦波涛。
袅娜轻盈拂画楼,佳人金络控骅骝。同心何处真堪结,树树青丝绿水头。
万里秋声度雁群,三年离梦绕归云。何当化作天边月,夜夜清辉照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