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结寻真会,还当退食初。炉烟云气合,林叶雨声馀。
溽暑销珍簟,浮凉入绮疏。归心从念远,怀此复何如。
猜你喜欢
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sān)毵。香尘扑马喷金衔(xián),涴(wǎn)春衫。
苦笋鲥(shí)鱼乡味美,梦江南。阊(chāng)门烟水晚风恬,落归帆。
三月三的九曲池畔,细嫩的柳条随风飘扬。前来游春的士人很多,车马如云,踏起的尘土直扑鼻子,弄脏了游人美丽的春衫。
这使我常常梦见故乡江南,那里的苦笋、鲥鱼味道很鲜美。苏州城笼罩在烟水茫茫之中,晚风轻轻吹来,使人感到很惬意。河汊中的归舟慢慢落下风帆。
参考资料:
1、王荣初选注,历代山水名胜词选,浙江摄影出版社,1999.12,第58页
2、陆林编注,宋词白话解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1,第112页
九曲池头:据考察,苏州并无九曲池。三月三:阴历三月三日。魏晋以后固定这一天为上巳节,人们都到水边嬉游采兰或洗沐,以示驱除不祥,名叫“修禊”。毵毵:枝条细长的样子。衔:马嚼子。涴:污染。
鲥鱼:生活在海中,五六月间入淡水产卵时,脂肪肥厚,味最鲜美,中国沿海各大河流中都有。阊门:苏州城的西门。
这首小词的结构是独特的。上片语言绚丽,写京都春景,下片语言淡雅,写江南春景。作者对两处春景都有着一份爱意,这之中的感情是含蓄、复杂而又微妙的。
“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杜甫《丽人行》描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文学作品中常有以少总多的效果,在这里贺铸用“九曲池头三月三”这样的词句,调遣着杜诗所铺叙极写的曲江水边丽人踏青的壮观。借着读者的联想,贺铸轻而易举地将杜诗的意境拽到了读者面前,柳丝摇曳,美女如云。
“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仍未直接写人,但士女如云,帝城春游的场面,却从一个侧面被渲染出来了。照说,通过香尘来写游人之多,也是较常见的写法。但“香尘扑马喷金衔”一句,却颇能造成气氛。《东京梦华录》云:“妓女旧日多乘驴,宣、政间惟乘马,披凉衫,将盖头背系冠子上。少年狎客,往往随后,亦跨马轻衫小帽。有三五文身恶少年控马,谓之‘花褪马’,用短缰促马头,刺地而行,谓之‘鞅缰’,呵喝驰骤,竟逞骏逸。”贺铸曾居汴京,于都人行乐场景自寓于目而记于心,故能绘声绘色,生动地写出了境界。经过这样渲染后,再接上“沆春衫”三字,这春便有十二分的浓腻。
“苦笋鲥鱼乡味美,梦江南。”下片写江南春景。苦笋、鲥鱼乃江南美味,佐酒佳肴。王安石《后元丰行》诗云:“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欧阳修《离峡州后回寄元珍表臣》诗云:“荻笋鲥鱼方有味,恨无佳客共杯盘。”这美味佳肴足以引起人对江南的怀念。这种怀念又让人想起晋代的张翰。时政混乱,翰为避祸,急欲南归,于是托词见秋风起,思故乡菰菜、蓴羹、鲈鱼脍,辞官归吴。贺铸于“梦江南”中透露着的也是思归的情愫。
“阊门烟水晚风恬,落归帆。”结句将这种情愫表达得更为清晰。“君到姑苏去,人家尽枕河。”门巷对着烟水,春日将暮,晚风恬静,点点归舟,缓缓地驶来,悠悠地落下白帆。“晚风恬”的“恬”字,极其准确地把握江南日暮晚风的特点。风恬,烟水更美,归帆落得更悠闲。“恬”,不仅是风给人的印象,也是词人此刻想到江南烟水时的情绪表现。“落归帆”三字,用语淡淡,造景淡淡,心绪似也淡淡,然而于淡淡之中分明有着一份浓浓的乡思。
别酒莫辞醉,离歌难重论。一枝新绽柳,和雨泣黄昏。
行曲径。凝望碧天星耿耿。风摇墙角梨花影。
一钩月照银屏冷。黄昏近。香残漏永虚廊静。
三春冠盖聚。
八节管弦游。
石险松横植。
岩悬涧竖流。
小桥飞断岸。
高花出逈楼。
定须催十酒。
将来宴五侯。
上苑孤芳过眼稀,心如铁石苦相思。三山海畔黄昏月,雪点寒梢蝶未知。
经济才名满士林,不知何事久湮沉。鹤传书去青冥阔,龙抱珠眠碧海深。
对月有怀扳桂子,看春无那惜花心。神交久矣人难见,谩把吴歌和越吟。
君居东海国,投犗思钓鳌。持竿三十年,归来鬓萧骚。
六鳌不可得,动荡空波涛。跋涉山海间,力费心徒劳。
惟馀诗酒兴,不负平生豪。朅来三山居,燕坐楼阁高。
开窗纳新月,展席延清飙。此乐我所嗜,爽气生肤毛。
世人附炎热,反为我辈嘲。穷冬雨雪途,竹舆替兰桡。
归隐五磊峰,俯视双丸跳。何当共登览,长啸青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