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前减燕菊添芳,燕尽庭前菊又荒。
老大比他年少少,每逢佳节更悲凉。
雨寒莫待菊花催,须怕晴空暖并开。
开却一枝开却尽,且随幽蝶更徘徊。
青娥懒唱无衣换,黄菊新开乞酒难。
长有长亭惆怅事,隔河更得对凭栏。
白发怕寒梳更懒,黄花晴日照初开。
篱头应是蝶相报,已被邻家携酒来。
猜你喜欢
秋雨初霁开长空,夜天无云吐白虹,擘波浴海出日月,破山卷地驱雷风。
昆仑黄流泻浩浩,太华巨掌摩穹穹。
平生所怀正如此,拜赐虚皇称放翁。
放翁七十饮千锺,耳目未废头未童。
向来楚汉何足道,真觉万古无英雄。
行穷禹迹亦安往,聊借旷快洗我胸。
涛澜屡犯蛟灵怒,涧谷或与精灵逢。
黄金铸就决河塞,俘献颉利长安宫。
不如醉笔扫青嶂,入石一寸豪健惊天公。
读书辨真伪,岂以论屈伸。小儒矜片长,盛气压群伦。
沟浍小沧海,丘垤卑昆岷。昧者不自量,谁与指迷津。
宣尼称至圣,不敢居智仁。尧舜独千古,渊衷逊臣邻。
胡为蚩蚩辈,辄欲多上人。
夕霁风气凉,闲房有馀清。开轩灭华烛,月露皓已盈。
独夜无物役,寝者亦云宁。忽获愁霖唱,怀劳奏所诚。
叹彼行旅艰,深兹眷言情。伊余虽寡慰,殷忧暂为轻。
牵率酬嘉藻,长揖愧吾生。
秋风凋众叶,桂树晚应开。几日空深院,清香伴碧苔。
拂衣人共觉,移席雁初回。念独能为客,看花是再来。
人间万恨已难平,栽得垂杨更系情。
犹喜闰前霜未下,菊边依旧舞身轻。
莫惜西风又起来,犹能婀娜傍池台。
不辞暂被霜寒挫,舞袖招香即却回。
为报繁霜且莫催,穷秋须到自低垂。
横拖长袖招人别,只待春风却舞来。
闰前:在置闰之前的日子。
婀娜:体态轻盈、婉转多姿的样子。
挫:摧残。
菊花虽以黄色为正,但白菊因其洁白如玉的颜色,更易给人以清高脱俗之感,故历来咏白菊的诗词也为数不少。司空图的这三首诗,就是其中的精品之作。
第一首诗是开题之作。诗歌的首句就显得非常突兀,气势非凡。尘世人间的纷纷扰扰,让人心烦意乱,渴求能有一方平静的天空来安抚自己的心灵。那些杨柳难以完成这一使命。因为“柳”与“留”谐音,古人常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所以杨柳只会让人想起离别之情,使原有的烦乱心情更加沉重了。这种境况之下,诗人欣喜地发现,在置闰之前、霜雪未降的时节,菊花摇曳着轻盈的姿态,像是在为人作宽慰之解,此时,诗人心中的烦闷之情恐怕已经扫荡殆尽了。
第二首诗是接承了上首诗的诗意,描摹了菊花开放时的情景,进一步表达了菊花的赞美之意。西风吹来,万物凋零,但此时此刻只有菊花还在池台庭院旁边以其婀娜多姿的体态绽放着生命力。虽然有严寒和霜雪袭来,但菊花毫无畏惧,摆动轻盈的舞袖,那醉人的花香就会萦绕在赏花人的面前,给人们带来了春天般的美好。
第三首诗写道,繁霜降下,秋去冬来,菊花终究要与人们辞别了。但是这种辞别没有哀伤与悲愁,只有从容与淡定。“且莫催”、“自低垂”的“且”与“自”二字,将菊花的从容姿态充分展现出来。尽管是辞别,菊花依然是横拖长袖,呈现出让人怜惜的姿容,那种乐观与淡定,让人不由得对菊花在来年春天的重新萌发充满了乐观的期望。“只待”与“舞来”也是非常富有表现力的字眼。
三首诗前后结构整齐、意脉贯通,采取以短篇连缀成长篇的手法,不但将白菊的动人形象展现于读者眼前,更提炼、升华出其内在的优秀精神品质,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羽客吾乡□道林,欣逢天上话开襟。拜官又自分今雨,采药还看傍故岑。
瑶草春回丹井绿,灵岩秋锁碧云深。何时福地重能到,石扫梅花听鼓琴。
疏钟细响乱鸣泉,客省高临似水天。岚翠暗来空觉润,
涧茶馀爽不成眠。越僧寒立孤灯外,岳月秋当万木前。
张邴宦情何太薄,远公窗外有池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