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左袒始同行,须待龙楼羽翼成。
若使只凭三杰力,犹应汉鼎一毫轻。
鱼在枯池鸟在林,四时无奈雪霜侵。
若教激劝由真宰,亦奖青松径寸心。
猜你喜欢
苍苍落月井梧西,睡觉幽人自卷帷。
只有林莺知梦断,晓庭人静语移时。
青青矗矗水萦回,散入溪田媚复哀。
天上清音难猝记,兹游悔不负琴来。
别后遥知倚门母,老来偏忆出家儿。
洗竹放教风自在,傍溪看得月分明。
白快近来逢素鬓,赤穷今日得朱袍。
何妨包裹如风药,且免淋漓似水鸡。
修水引来双瀑布,长松留住半天风。
来恨不逢池水满,屏风围住芰荷香。
但令陶令长为主,莫遣灵芸错认伊。
归来犹未买良田,谁似淩江二守贤。心已忘机犹爱国,身无侈累却求仙。
听残曙鸟眠初觉,吟对秋英句倍妍。明发阿郎归省地,岂无庭鹤共蹁跹。
雨雪隔榆(yú)溪,从军度陇(lǒng)西。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màn)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雨雪纷飞成了边塞的隔离,跟着军队度过了陇西。
绕着营地能看见狐狸留下的踪迹,在山旁还依稀能看见雪地上马蹄的印记。
天寒地冻,连彩旗也黯然失色,鼓声也显得低沉。
乌云漫漫愁绪绵绵,路途苍茫迷失了回家的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雨雪:此处“雨”应读为“yù”,动词,意思是“下”。雨雪:下雪,飞雪。隔:阻隔,隔断。榆溪:榆林塞。此处代指边塞。从军:参加军队。此处既是诗人自指,也指所有戍卒。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漫漫:广远无际。愁云:云气阴霾暗淡。苍苍:空阔辽远。别路:离别家乡之路。迷:迷失。
“”首联破题,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为下文营造了特定的氛围。首尾照应,前说下雪隔断了边塞,指隔断了回家的路,后说不要忘了回家的路。陇西一语双关,一指陇西边关要塞,可见戍边之寒远,陇又有坟墓之意,所以又指战争之残酷。(鲍照《芜城赋》边风急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
“”颔联承接首联,进一步写出了边塞的荒凉景象。“狐”字,使人联想到狐死首丘,传说狐之将死,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或对家乡的思念,与荒凉形成对比突出戍卒的思乡之情。
“”颈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把边地的寒冷、阴暗、萧条与士卒压抑、沉闷的心情融合在了一起。
“”尾联总结全诗,点出了戍卒思乡这个主题。正因为有了这个主题,则前几句诗的萧条之景也找到了落足点。“愁云”和“迷”,不只是自然景象的反映,更是戍卒内心情绪的传达。
约已隆亲礼不同,钧天无宴锡臣工。
太皇勋德侔高帝,陛下谦恭似孝宗。
平湖画鷁春无际,古寺名花色斩新。
走马未同追胜处,出门翻作送行频。
诗成转觉伤离绪,别去应烦说旧因。
野店无人山月白,明朝尊酒更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