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名岂在更搜奇,不朽才消一句诗。穷辱未甘英气阻,
乖疏还有正人知。荷香浥露侵衣润,松影和风傍枕移。
只此共栖尘外境,无妨亦恋好文时。
猜你喜欢
郎如陌上尘,妾似堤(dī)边絮(xù)。相见两悠扬,踪迹无寻处。
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过了离别时,还解相思否?
郎君像路上扬起的尘土,我像河堤边生长的柳树。匆匆相见即离别,今后到哪里去寻找你的脚步。
相逢时我们因幸福而面容绯红,就像迎接扑面而来的春风,如今我们泪眼相对地别离,泪水挥洒如同秋雨。过了这悲伤离别的一刻,分手之后你是否还会把我想起。
参考资料:
1、吴熊和.《唐宋词汇·两宋卷·第3册》: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19522、《宋词鉴赏大全集》编委会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0,第222页
生查(zhā)子:词牌名。又名“相和柳”“梅溪渡”等。陌上尘:大路上的尘土。堤边絮:河堤上的柳絮。悠扬:飞扬,飘忽起伏。
酒面:因喝酒而泛红的脸庞。
这是一首闺词。全词以女主人的口气道出,不作雕饰,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这首词由八句组成,其中有六句使用了比喻。首句“郎如陌上尘”,次句“妾似堤边絮”,并非各以一物为喻,而是互文见意,言妾亦如陌上尘,郎亦如堤边絮。尘与絮悠扬飘荡,无辙可循。尘与尘相遇,絮与絮相逢,聚乃偶然,散亦无法觅其踪迹。把两个人遇合方式的特点,通过尘与絮的“相见两悠扬,踪迹无寻处”体现出来,喻义明确,词篇的表现力因此加强,引人入胜。
在上阕中,一、二句各自设比,三、四句补叙所比的内容,作为比喻,四句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从措意的过程分析,其间的条理十分清晰。此外,最后两句向对方提出“过了别离时,还解相思否”的疑问,这又同上半阕的别时情绪遥相呼应。通过这种呼应,一方面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情郎的无限忠贞,另一方面又对男方的爱情表示了担心和疑虑。这种“救首救尾”手法的运用,不仅使词篇结构更加谨严,而且揭示主题方面,显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阕的“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也是用比喻,不过是暗喻而已。此句“泪”、“雨”并见,以连绵的秋雨喻不断洒落的泪珠,取喻显明,亦足动人。至于“酒面扑春风”,字面本于杜甫《咏怀古迹》诗“画图省识春风面”,而谓女子酒后,脸上绯红,有似春风扑人。像“酒面扑春风”这类比喻,本来喻体和本体的相似点就不甚显著,作者不仅不把相似点说出,反而用叙述式的句子,似乎只在实写两种相关的事物。在这种情况下读者要想真正理解词人的真实意图,就非得下一番推敲的功夫不可。这种比喻,修辞学上称为“曲喻”,古人称之为“不似之似”或“象外句”。“酒面春风”似乎是即写酒又写风,其实是借春风比酒后脸的情态。
在结构安排上,该词表现为一个严密的有机体,段落层次十分清晰、显明。词篇写别时情景,自然以描写告别场面的“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两句为中心,上半阕为别时的感慨,末二句设想别后的情事,篇幅虽不长,却容下了别情离绪的各个方面。
春赋之作,八荒是同。
掞词寄情,则其余功。
德异元人,理存观妙。
臣藏其真,以见电笑。
漭漭黄云覆白沙,铁衣万骑迫中牙。
毡裘逾漠烽才息,虎帐传餐士不哗。
金矢射糜寒碛远,玉鞭盘马夕阳斜。
凯歌入塞期非远,鹄望应怜百万家。
贺监赐湖名价高,云山吟赏抽江毫。
澄波杳渺醉欲去,烟光水月留归舠。
送子城东门,言适万里道。维昔罗施境,亥步困周讨。
高天閟清泠,毒雾施百草。鼪鼯窜深穴,山都啼木杪。
霮霮去踪绵,悠悠回轮渺。妖氛缠南极,汗漫无时晓。
在远虽明代,犹虞不自保。兰荃饶香泽,金气成枯槁。
何以贻所欢,誓言偕衷好。
舂粮出求仁,行李弥宇宙。
久客渺愁人,马饥仆夫瘦。
归来一丘中,万事不改旧。
禾黍锄其骄,牛羊鞭在後。
隐几天籁寒,六凿忽通透。
南风吹棹过吴头。聚散付云浮。且共一杯怀楚,须期万户封留。
藕花时候,五湖烟雨,西子扁舟。转首梦回残角,征人塞上新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