萦愁惹恨奈杨花,闭户垂帘亦满家。
恼得闲人作酒病,刚须又扑越溪茶。
洞中犹说看桃花,轻絮狂飞自俗家。
正是阶前开远信,小娥旋拂碾新茶。
猜你喜欢
病香无力被风欺,多在青苔少在枝。马上行人莫回首,断君肠是欲残时。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北方有位美丽姑娘,独立世俗之外,她对守城的将士瞧一眼,将士弃械,墙垣失守;
她对君临天下的皇帝瞧一眼,皇帝倾心,国家败亡!美丽的姑娘呀,常常带来“倾城、倾国”的灾难。
纵然如此,也不能失去获得佳人的好机会。美好姑娘世所难遇、不可再得!
参考资料:
1、吕晴飞等.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0年:18-19页.
倾城、倾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宁不知:怎么不知道。
《李延年歌》有三点特色。
其一,出语夸张,欲扬故抑。诗人将所咏美女赞为冠绝当代而独此一人,其美貌的程度竟至看她一眼城邦就会倾覆,再看她一眼国家就会沦亡,“美女亡国”之说最早见于《诗经·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说的是男子有才能立国,女子有才毁社稷,旨在讽刺周幽王宠幸貌美而好迸谗言的褒拟以至亡国之事。此后,“倾城”、“倾国”就成了绝色美女的代名词。在《李延年歌》里,诗人极尽夸张之能事,危言耸听,但绝不是以此来昭示君王,求鉴前史,而是反其意而用之,以其具有倾城倾国的巨大魅力来极言佳人之美,达到引动君王思美之心的目的。
其二,情真意切,溢于诗间。《李延年歌》一诗,除了“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外,其表达的情感是十分真挚的。李延年歌咏的佳人是自己的胞妹。无论是出于对胞妹的深爱之情而望她有个辉煌的前途,还是出于利己之心而进献胞妹,其诗中表现出的赞美都是热切的。短短几句的小诗,“倾城”、“倾国”的字眼二度出现,推荐美人的主旨非常鲜明。先言有此绝美之人,再言美人的惊人魅力,然后向君王恳切呼告:您难道不知这具有倾城倾国之貌的佳人,一旦错过就再难得到了!拳拳之心意,殷切的情感,在一咏三叹之中挣到了充分的表达,产生了沁人心脾的感染力,拨动了汉武帝的心弦。
其三,以简胜繁,以虚生实。中国画以墨为颜色,色彩可谓少矣。但那单一的墨色却可在鉴赏者的脑海中幻化出缤纷的五彩。如同齐白石的画,空白可谓多矣,但那空白处却可使人想象出无限丰美的境界。《李延年歌》只是咏叹了佳人的无双而不作具体描绘,这就势必使佳人的形象成为神秘诱人的空白,从而激发起赏诗者对她的神往、想象和渴念之情。当时在汉武帝的脑海中一定幻化出了世间最为美妙的女子形象。而后世的读诗者,更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历史知识及其特有的心理素质,想象出各自心中的绝色佳人来。在歌咏美女的中国古诗中,有不少细描实写的佳句,像“手如柔荑,肤如凝脂”之类。同时也不乏以侧描虚写取胜的佳篇。如《诗经·周南·关雎》,对女子品貌的描写只有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浓墨渲染的是男子对她的苦苦思恋、热烈追求和结合后的欢乐喜悦,以此显示出女子的美丽可爱。《李延年歌》显然也是以这种以虚生实的艺术手法取胜的。
厌胜逾千载,祖龙安在哉。寒潮平复落,幽鸟去还来。
龙凿功全异,牛山事可哀。不知终古恨,谁见劫成灰。
懒性真成癖,哀吟不当歌。田园自开辟,城市少经过。
雨卧山回枕,春行柳拂珂。马周头渐白,无日见常何。
大雅谁能继,孤吟动感伤。篇章搜故纸,金石振华堂。
年少能如此,功深岂易量。平生轻薄意,见尔觉荒唐。
我游黄庭风景暮,拄杖登危无好遇。怪见千夫伐老松,州郡督邮走无数。
龙麟短橛送飞岩,凤羽长梢委散雾。身直上飞仙石,下见龙潭郁吼怒。
老龙奋髯亦何为,昨夜雷声雨骤注。千嵌万窦争一门,不见潺湲有旁赴。
闻道山灵拥百脉,吮涧汲岩归此路。神物难悦转生嗔,凭高喷沫倾一吐。
排山倒海势莫当,千里闻声悚百惧。临流倚杖正太息,俄顷阴云复四布。
初看苍狗呵祝融,次第诸山一气锢。游氛雾淞迷人来,对眼不能辨近树。
走避山房两脚倾,芒鞋倒足皆失措。雷电高冈倍有权,风雨荒山益生怖。
中夜起坐畏霹雳,天威在手傥一误。又恐巨灵挈山逃,乾坤老腐将安厝。
转笑黄庭成梦游,许身魏媪得无忤。逝将去此适何乡,满目凄凉对泥塑。
一夜银河泻欲乾,桑田几似海漫漫。岸颓墙仆吾无憾,栽活苍筤数百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