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鼓树溢枯流,快作南江汗漫游。
晓岸林峦光写镜,夜客风露冷涵秋。
謏闻岂解论三豕,涩思真如曳九牛。
但喜维舟时接席,一篇珠玉胜封侯。
猜你喜欢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gāo)烟景世间无。
雨脚半收檐(yán)断线,雪林初下瓦疏珠。归来冰颗乱黏(nián)须。
覆盖着的田畦,小麦还没有返青。像云一样的枯叶悄悄地在车轮下飘着。临皋亭云烟缭绕的景色奇丽,世间少有。
雨小了一半的屋檐水滴断绝了,刚刚下的霰粒在瓦上如珠子般散动。回到房间座上时胡须都结成冰了。
参考资料:
1、李庆皋.东坡词新论与选释.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12月2日:273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860-862
覆块:覆盖着的田畦。苏:苏醒,这里指返青。江南:代指黄州。临皋:临皋亭,在黄冈南长江边,苏轼被贬黄州时曾居住在此。烟景:云烟缭绕的景色。
雨脚:雨滴。雪林:形容霰(xiàn)粒纷纷。初下:刚刚下。瓦疏珠:霰粒在瓦上如珠子般散动。
上片,由远及近地写黄州田园风光。“覆块青青麦未苏”,叙述田园景色,反映了苏轼关心农业的思想。“江南云叶暗随车”,描绘了黄州农家冬闲的淡然风光,反映了苏轼娱乐自然的心境。“临皋烟景世间无”,描写议论结合,特写“临皋烟景”、冬云密布而后发出赏心的赞叹:“世间无”,突出了黄州景色的奇丽。上片三句,连缀成一幅绚丽的图景,暗示了苏轼超然物外的审美情趣。
下片,以特写手法,描绘了雨后微雪的风景。开头由细“雨”-“半收”-“檐断线”,特写雨景变化。紧接着由“雪床”-“初下”-“瓦疏珠”,特写雪景变化。逼真传神,字字珠矶。虽然点化运用了杜甫的“雨脚如麻未断绝”诗句,但未露痕迹。“归来冰颗乱粘须”,将雨雪人性化,进来了好一个白胡子的“老人”!一个“乱”字,苏轼与徐君猷的诙谐之情跃然纸上,反映了苏轼将自然美与人性美高度融会的写作技巧。
全词通俗、口语化,令人感到亲切、谐趣。将景色美与人性美熔铸一体,极具感染力,这与苏轼旷达胸襟有关。
芳草征车莫,新莺到处闻。路从关口别,水向岭头分。
红日初收雨,青山半隐云。独怜双短鬓,万里谒明君。
石麟阙耳笋生苔,要读丰碑与客来。
精舍荒凉僧已出,瓦墙一朵佛桑开。
好勇知名早,争雄上将间。战多春入塞,猎惯夜登山。
阵合龙蛇动,军移草木闲。今来部曲尽,白首过萧关。
桃花映户复临池,闻道秾芳满上枝。误落自依裙带绣,乍开犹学口痕脂。
添妆影入玄云鬓,折寄香随锦字诗。借问世间谁得似,郑家红袖倚门时。
寂寂多愁客,伤春二月中。
惜花嫌夜雨,多病怯东风。
不奈莺声碎,那堪蝶梦空。
海棠方睡足,帘影日融融。
城西路,多少人从此中去。昨日红颜美少年,今朝白骨委黄泉。
纵令藏金比山积,鬼伯不受人间钱。少年何用誇豪富,来看城西送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