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多杖藜阻,室迩言少赊。
示病今如何,起居谅能佳。
小市禁宰割,每无鱼与蛙。
何以侑旅食,顷当羹苋茄。
在昔多贫师,况自接东家。
药物有所缺,谕我心莫遐。
明日能相遇,煮茗看荷花。
猜你喜欢
疾风知劲(jìng)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才能识别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
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内心里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爱之情。
参考资料:
1、余建忠.古代名诗词译赏.昆明市: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57-58页
2、宋厚泽.唐诗三百首精读故事(上册).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2页
3、游光中黄代夕.中国古代哲理诗译注上.成都市: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259页
疾风:大而急的风。劲草:强劲有力的草。板荡:动乱之世。
勇夫:有胆量的人。智者:有见识的人。
这首诗极富于哲理。诗的前两句是历来传颂的名句。“疾风知劲草”一语,出自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此语原为汉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之言。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后世遂用以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峻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忠诚可靠者。作者李世民在此诗中用此赞美萧瑀。次句的“板荡”乃《诗经·大雅》中两篇作品的名称。《板》、《荡》二诗讥刺周厉王无道,败坏政局。后以“板荡”代指政局变乱。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
后二句则另换角度,继续盛赞萧瑀。徒有一时之勇的“勇夫”并不懂得真正的“义”,而真正的“智者”必然心怀仁德。这里告诉读者,只有忠诚还是不够的,要智勇双全,才算是有用之才。有勇无谋,莫言义;有智无勇,难施仁。
这首诗诗意浅显,说理形象,寓意深刻,言简意赅地揭示了“智”、“勇”、“仁”、“义”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不仅对于知人善任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读者的自我完善,如何使自己成为智勇双全的有用之才方面,也具有启迪作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二句,如今引用它,比喻只有经过尖锐复杂斗争的考验,才能考查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节操,才能显示出谁是忠贞的强者。
天苑清尘宿雨收,翠华观稼庆盈畴。
气和玉烛成丰岁,露冷金茎凛素秋。
日丽鲜原平杳杳,烟含嘉谷郁油油。
共知省斂敦农事,信史腾芳纪圣游。
鼓声依约分鱼市,不负侬家白酒鲜。粳稻新秧及时插,苧衣清楚入梅天。
乌台宪史天下奇,姓氏久为人所知。风霜面目松柏操,铁石肠肚冰玉肌。
群凶肆虐干天诛,潢池弄兵如小儿。中原在处皆反侧,掳攘岂独东南陲。
寓兵于农古王制,宪史于此力主之。羽书差兵以万计,顷刻而集敢后期。
厉兵秣马在此举,指日要斩蚩尤旗。廓平天宇清海岳,献俘授馘朝丹墀。
东州老翁头雪白,拭目愿见承平时。南山有石踞如虎,携归我欲镌公碑。
手拆奇苞遗细君,更思特送逸堂人。甘寒定可锦绣口,看吐新诗泣鬼神。
维南有丝溪,溪石如水绿。
瞻相百里间,抱负一夫足。
声名作灾怪,攻取及背腹。
在者略无奇,溪神为颦蹙。
蛮烟瘴雨地,故旧实州牧。
坐令数峰青,飞过大江渎。
何尝说向人,恐类和氏玉。
公然遭夺攘,不使得藏伏。
广文到吾庐,索隐妙蓍卜。
东坡韵险艰,句句巧追逐。
幽人所好山,已占一林谷。
又兼小峥嵘,无乃太多欲。
端如耐久朋,相与会心曲。
大胜轻薄儿,浮云变何速。
碧玉黄金竹,求来此种难。
数竿真可爱,几度共相看。
月影画半幅,风声雨一般。
岁寒心不改,日日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