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条金嫩不胜鸦,青粉墙边道蕴家。燕子不来春寂寞,小窗和雨梦梨花。
猜你喜欢
屈曲阑干月半规,藕花香淡水漪漪。分明一夜文姬梦,只有青团扇子知。
松影侵坛琳观静,桃花流水石桥寒。
东风吹过双蝴蝶,人倚危楼第几阑。
树绕村庄,水满陂(bēi)塘。倚东风、豪兴徜(cháng)徉(yáng)。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yáng)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参考资料:
1、任犀然编.宋词三百首:彩图版:万卷出版公司,2006年:136.
陂塘:池塘。徜徉:自由自在来回地走动。
飚:飞扬,飘扬。青旗:青色的酒幌子。
这首词描绘春天的田园风光,写景抒情朴质自然,语言生动清新。唐、五代、北宋的词一般都是描写男女之情夫妇之爱,像这样用朴素的语言、轻快的格调描写农家风景的,可谓异类,与秦观的一贯词风也不大相同。
上片先从整个村庄起笔,一笔勾勒其轮廓,平凡而优美。“绕”字与“满”字显见春意之浓,是春到农村的标志景象,也为下面抒写烂漫春光做了铺垫。“倚东风”二句承上而来,“东风”言明时令,“豪兴”点名心情,“徜徉”则写其怡然自得的神态,也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小园”五句,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暗含香气,绚烂多彩而又充满生机,达到了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
下片“远远围墙”四句,作者的视野由近放远。周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生,风光如画,而又富含诗蕴,引入遐想。这几句也颇似辛弃疾《鹧鸪天·和子似山行韵》词中:“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的意境。“偶然乘兴,步过东冈”,照应上文的“豪兴徜徉”,进一步写其怡然自得情状。“正莺儿啼”三句,仍是特写春之一隅,地点却已经转到田野之中。与上阕对应部分描写静静绽放的开花植物不同,这里集中笔力写的是动感极强、极为活跃的虫鸟等动物;“啼”、“舞”、“忙”三字概括准确,写春的生命活力,更加淋漓尽致。比起小园来,是别一种春光。
全词写景状物,围绕词人游春足迹这个线索次第展开,不慌不忙而意趣自出;结构方面上节片完垒对称,组成两副相对独立的活动图画,相互辉映而又和谐统一。在艺术创新上,是自有其特色的。
词人运用通俗、生动、朴素、清新的语言写景状物;使朴质自然的村野春光随词人轻松的脚步得到展现。全词下笔轾灵,意兴盎然,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如此风格情调在秦观的词中并不多见,但崭然一出便别开一番天地,对后代词曲在题材和意境的开拓方面有较大影响。
正歌尘惊夜,斗乳回甘,暂醒还醉。再煮银瓶,试长松风味。玉手磨香,镂金檀舞,在寿星光里。翠袖微揎,冰瓷对捧,神仙标致。记得拈时,吉祥曾许,一饮须教,百年千岁。况有阴功在,遍江东桃李。紫府春长,凤池天近,看提携云耳。积善堂前,年年笑语,玉簪珠履。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袨服锵环珮,香筵拂绮罗。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细谱桃园记。洒桃花、斑斑点点,染成红泪。欲借东风吹不去,难寄相思两字。
遍十二、栏干空倚。冰雪肌肤琼瑶想,引情丝、蹙损春山翠。
仙家事,也如此。
凌风待月因谁起。总无非、心心相感,情情不已。只为情深深如海,泛出慈航一苇。
渡仙女、仙郎双美。记取盟言桃花下,问三生、石上谁安置。
合欢斝,莫辞醉。
秋意殊萧索,词源懒重寻。一庭花影故深深。扶头默默梦魂,一路过湘阴。
昨夜欃枪见,今朝雾雨沈。流离去住总无心。归也多烦,归也少知音。
归也故园零落,愁听变鸣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