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无多半是诗,买船兼载鹤同归。
思君晚泊吴江冷,风卷芦花几雁飞。
猜你喜欢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粹然无疵(cī)瑕(xiá),岂复须人为?
君看古彝(yí)器,巧拙两无施。
汉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
胡部何为者,豪竹杂哀丝。
后夔(kuí)不复作,千载谁与期?
文章本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的,是技艺高超的人在偶然间所得到的。
纯白没有瑕疵,并不需要人力去刻意追求。
你看古代的彝器(青铜祭器),精巧、笨拙都不能改变。
汉代离先秦最近了,但文章的深厚、浅薄已有了很大的差异。
胡人的音乐是怎样的?就是一些管弦与丝竹。
后夔(传说是舜的乐官)不再写音乐了,千年以来,谁又能跟他相比拟呢?
参考资料:
1、广西壮族自治区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初中语文阅读.第四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2(2013.10重印):172-173
粹然:纯粹的样子。瑕疵:本谓玉病,这里指文章的毛病。人为:人力所为,与“天成”相对。
彝器:也称“尊彝”,古代青铜器中礼器的通称。无施:没有施加人力的影响,意谓是“天成”的。
汉:汉代。先秦:指秦代以前的历史时期。固:本来。淳纯:质朴敦厚。漓:浇薄。
胡部:唐代掌管胡乐的机构,亦指胡乐。胡乐从西凉一带传入,当时称“胡部新声”。豪竹:竹制的乐器。哀丝:弦乐器。
后夔:人名,相传为舜的乐官。期:约会。这两句说:后夔已成为历史人物,不可能再写乐曲了,千年以来,还有谁会创作出他那样“纯粹无瑕疵”的乐曲来?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在提出问题以后,举了正反两方面的例证,最后发出不能复见后夔的感概。其实作者所说的“天成”,并不就是大自然的恩赐,而是基于长期积累起来的感性印象和深入的思考,由于偶然出发而捕捉到灵感。只要能做到“纯粹无瑕疵”和“巧拙两无施”,便是好文章。清人刘熙载说:“西江名家好处,在锻炼而归于自然。放翁本学西江者,其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平昔锻炼之功,可于言外想见。”
新虫调理要相当,残暑盆窝须近凉。
渐到秋深畏风冷,不宜频浴恐防伤。
养时盆罐须宽阔,下食依时要审详。
水食调匀蛩必旺,看时切莫对阳光。
水时并尽方堪鬭,不可伤饥患饱忙。
盆内土须蚯蚓粪,相宜盖为按阴阳。
如此宿虫无姤色,仍将宿水换新浆。
假如草叶供虫啮,齿软仍知牙更僵。
过笼窝罐安排固,行动提携总不妨。
酒后切忌将来看,壮气冲伤走跳狂。
误放橘橙充食物,食之虫腹反为殃。
安顿必须清净处,油烟熏损不刚强。
过期未鬭频频看,仍复收拾用意藏。
倘或打食口齿谩,必须医损按前方。
不察强弱当场鬭,必是曹输笑不良。
盖盆谨慎休留隙,免使奔逃意下流。
看取调养依斯谱,虫体无伤齿更刚。
堪怜一种清幽物,岁岁三秋声韵长
新学轻馀子,忠怀策万言。
治安犹涕泣,师友故渊源。
日曳尚书履,风生刺史轓。
汉庭谁第一,殊未逊公孙。
棘寺饶期集,怜予齿最卑。暮云催握醑,秋雨听弹棋。
攀附多先达,风流并我师。不堪今咫尺,相望即天涯。
九畹人何在,湘江空自流。向来纫佩处,烟雨不胜秋。
稍喜川原豁,遥看草树明。
恶滩犹梦怖,平地始身轻。
场圃收遗秉,沟塍劝早耕。
得归万事好,漂泊岂人情。
闷已萦损。那堪多病。几曲屏山,伴人昼静。梁燕催起犹慵。换熏笼。新愁旧恨何时尽。渐凋绿鬓。小雨知花信。芳笺寄与何处,绣阁珠栊。柳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