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俗舍太无稽,黑白分明类不齐。
谩向人前露针线,赚他女子与夫妻。
猜你喜欢
三十四年台榭,八千馀里江津。去时杨柳正轻颦。重来桃李少,不似旧时春。风扫半空烟雨,玉虹翠浪如新。可怜笳鼓送行人。白头梳上见,归梦枕边频。
我爱林生刻画劳,能于笔意见纤毫。牙签小字青铜印,顿使山房索价高。
易水萧飕处,秋风听短吟。
云来村树暝,虫响豆花深。
旧箧犹悬剑,高斋已罢吟。
留君浑未得,寂寞数年心。
明珠昨夜纷跳荡,天风吹梦直上九天上。银浦流云压锦衾,露脚斜飞湿罗幌。
是时月姨捣药临丹炉,霓裳曲奏皆仙徒。泰阶欲升若无力,玉童两两争相扶。
须臾丰隆阿香左右总来到,驾风鞭霆飞过蓬莱岛。
不老时吞玉液霜,长生饱食金光草。周旋遍历寰宇中,九垓十极随飞翀。
安期羡门几同笑,木公金母常相从。手阅阴符与金纂,往来玉房与琼馆。
或遇滕六巽二扇威不知寒,或到旸谷扶桑行行不知暖。
觉来飞落洞庭壖,犹呼我是云中仙。潇湘极浦知何处,云雨荒台空惘然。
呜呼人间亦自有真仙,何必跨鹤凌云飞上天。
未谓中秋今夕是,外帘瓜果特多仪。月侵屋入窥文卷,席趁檐斜阁酒卮。
艳魄不辞忙里看,新寒先报客中知。燕山海月同谁赏,北望诗成有所思。
街头女儿双髻(jì)鸦,随蜂趁蝶学夭邪。
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qín)一树花。
街头都是踏青的姑娘们,头上梳着乌黑的双暂,打扮得很漂亮。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她们随着在花丛中飞舞的蜂呀、蝶呀,做出种种天真娇娆的姿态。
东风,这春天的使者,好像也在过清明节呢,吹得特别柔和。你看,它吹得来禽开了一树多么美丽的花!
参考资料:
1、于石编著.中国传统节日诗词三百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21页
2、陶文鹏主编.宋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01:第513页
双髻鸦:又称双鸦,少女头上的双髻。鸦:比喻黑色,形容妇女鬓发,所谓“双发若鸦”,“云鬓堆鸦”。妖邪:袅娜多姿。
来禽:即沙果。也称花红、林檎、文林果。果味甘美,能招众禽,故名。
第一首诗描绘的是清明佳节人们户外踏青、游春、快乐嬉戏的美妙情景。开头一句的“街头”即是指明地点的:春天来了,清明走近,户外的景色这般美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男儿女儿。可诗人要着力渲染的并非是其他人与物,而是发如墨染,头盘双髻的一群群少女。她们的笑脸可与春色媲美,她们的腰肢可与杨柳争高低。徜徉在美妙的春光里,她们个个妖娆无比,几可追蜂赛蝶。一个“学”字,将人与物糅在一起,既有了错综交杂的色彩,又蕴含了丰富而不俗的韵致,这流淌在诗人笔端的诗句,无不表露出他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意。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引向了东风,而且用一“作”字将其拟人化,仿佛那东风也通晓人意似的,特意在这清明佳节之际,催开了一树树争奇斗艳的花朵,来点缀自然,点缀佳节,给游春的人们送上美景,也送上欣喜。整首诗词句清丽,音节流畅,表情达意浅白酣畅。
白玉堂前双燕飞,堂中思妇怨残晖。臂环寄远青芜合,琼宇题乾白雁归。
醉倚合昏惊叶暗,愁寻豆蔻妒花肥。窗间昨日同心锦,染罢香丝不上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