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兹晨离楚东,今年飞盖上晴空。
烟云晻霭江天暮,一笑都如梦寐中。
猜你喜欢
葺金细弱。秋风嫩、桂花初著。蕊珠宫里人难学。花染娇荑,羞映翠云幄。清香不与兰荪弱。一枝云鬓巧梳掠。夜凉轻撼蔷薇萼。香满衣襟,月在凤凰阁。
庭中鸟鹊噪,门外鸡犬惊。
知有锦绣章,来作金石声。
松因屈子耻,菊为渊明清。
今我独何者,照几新诗明。
天上宏开白玉堂,老臣侍读沐恩光。拔茅连茹思才俊,东野云龙愿颉颃。
惊乌扑速起空林,辚辚雕轮过渐沉。此时何处青楼女,此际无限塞垣心。
青楼小女字莫愁,织得流黄锦并头。记别狂夫辞故里,昨传书信在凉州。
机头金剪三四转,灯下玉箸一双流。荧荧青灯轧轧机,还理狂夫箧中衣。
宛转涕泪新痕积,约莫腰肢旧带非。杵影高低尚自双,茕然贱妾伴空房。
捣成白练浑如雪,愁得蛾眉已似霜。规月苍黄低落雁,商飙悉律和鸣螗。
意怯腕弱夜还赊,谁能闻罢禁咨嗟。疑是梁州砧响绝,十年零落不思家。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吧?
伟大的壮观还在更高更远的地方。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点,南邻华山群峰,东望豫西平原。诗人立马城关,眼见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而那连绵不断的山峰,在关东并不怎样惹眼,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一座座争奇斗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
自然,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十九世纪末叶,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空前高扬的时代。透过少年谭嗣同这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绝句,我们仿佛听到一个迅速临近的新时代的脚步声。
枕上闲商略,记全家元夜看灯,小楼帘幕。
暗里横梯听点屐,知是潜回香阁。
险把个玉清追着。
径仄春衣风渐逼,惹钗横翠凤都惊落。
三里雾,旋迷却。
星桥路返填河鹊。
算天孙已嫁经年,夜情难度。
走近合欢床上坐,谁料香含红萼。
又两暑三霜分索。
绿叶清阴看总好,也不须频悔当时错。
且莫负,晓云约。
蒙溪有广夏,先生居之安。
雅得林泉乐,不与尘土干。
隐隐揖遥碧,瀰瀰濯清川。
高明意乃适,至游情所耽。
世故蜡味薄,岂待宝所参。
北窗接陶令,素月抚阮咸。
终吉遂无咎,位置遵连山。
邈哉岩壑老,公契如金兰。
揆此宅相奇,欢然谈笑间。
落落幽胜处,安得同游盘。
愧我西北客,恨匪户籍占。
但当风月夕,遐想冰雪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