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问东林社,行吟西涧滨。水痕秋更浅,山色雨如新。
落木无栖鸟,扁舟有去人。欲因寻石室,深愧客衣尘。
猜你喜欢
笑艳秋莲生绿浦。红脸青腰,旧识凌波女。照影弄妆娇欲语。西风岂是繁花主。
可恨良辰天不与。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朝落暮开空自许。竟无人解知心苦。
红脸青腰:写荷的红花绿茎。
自许:自我期许。
这是一首描写秋莲的词。可能寓含着某种寄托,比如说怀念那位名叫“莲”的歌女什么的,也可能没什么寓意,只是描写秋天的莲花。我们不能穿凿附会,根据“文本”所提供的内容进行分析,是最妥当的。上片的描写,是把莲花比作了少女,以笑脸以花朵,以腰肢比茎干,以“照影弄妆”比喻莲花的迎风临水。这样描写,既有形,更有神,把莲花写活了。总的说,是以花比人、以人喻花,但怎么比喻,落实到具体的词章上,则有一番切入展开、承接转换的手段,更能体现作者的艺术匠心。头一句是从红花和绿叶切入,“笑艳秋莲生绿浦”,“笑”写花之神情,“艳”写花之色泽,“绿浦”则将荷叶铺满了池塘。接着展开描写,“红脸青腰”,好像是把一株莲花叠印在了一位少女的身上,红花是她的脸,青梗是她的腰,美艳婀娜的形象立即展现出来。花与人的结合,很自然地引向了凌波仙子、荷花仙子之类的联想,故而说“旧识凌波女”,把这种联想的范围沿着“旧识”所指示的时间轨道更进一步地拓展开来。写到“弄妆娇欲语”,已是神情毕见呼之欲出了,而作者的笔锋陡然一转,落到了“西风岂是繁花主”一句上。“西风”二字与首句的“秋莲”相呼应,亦属点题,而繁华无主则是感叹秋莲之终将凋谢。
俨斯恪斯,我仪孔嘉。惕斯勤斯,我德靡瑕。爰敕我躬,日闲我家。
庶几夙夜,以保靡他。
番社如蚁垤,茅檐压路低。岚风侵短牖,海雾袭重绨。
避雨从留屐,支床更著梯。前溪新涨阻,徙倚欲鸡栖。
浓香密翠。一霎风吹碎。双鬓淡烟双袖泪。相别月明帘内。
红桥已似天涯。况他桥里人家。从此秋窗秋雨,恹恹两地黄花。
嗜欲损为益,荣华降是升。圆图观起处,生意伏阴凝。
连环手。分违久。离恨浓如酒。画栏十二锁朱楼,凭高不见章台柳。
从归后。知安否。锦字何曾有。春云阁雨暗阳台,不堪梦里空回首。
眉青。炯如微月澹疏星。”故末章及之。
江南秋欲遍。正莼际鲈分,酒边螯荐。青林雁霜浅。问风流何事,试华偏晚。凌波步远。误池馆、薰风笑宴。梦回时,细翦荷衣,尚倚半酣妆面。
深院。绮霞低映,步障横陈,暮天慵倦。无言笑倩。尊前恨,仗谁遣。似重来鹤驭,锦城依旧,无复仙风宛转。念疏星澹月,长眉甚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