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推壮邑赏平津,已采先知赦奉春。
齐越淮南皆斧锧,狂胡遽指汉无人。
猜你喜欢
我羡怡斋去又来,涧边无一点尘埃。高风凛凛照今古,有口不谈声似雷。
耒江清见底,如带绕城阴。我欲学为政,高堂闻素琴。
三秋兰芷气,千里楚云心。旅客岂无病,安眠罢越吟。
宝座庄严动孝思,苍天老柏影迷离。千秋俎豆今消矣,九庙精灵遂馁而。
白玉阶前野草长,紫金殿上暗尘弥。归途追想康乾世,犹对斜阳立长时。
宝持多用绣为囊,双日交加两鬓霜。金匣掠平花翡翠,
绿窗裁破锦鸳鸯。初栽连理枝犹短,误绾同心带不长。
欲制缊袍先把看,质非纨绮愧铦铓。
乍见龙衔照,宜将月并看。树底宵疑昼,风前泪不乾。
检书烧渐短,刻韵和应难。流萤暗中度,秪觉画屏寒。
流水泠(líng)泠,断桥横路梅枝亚。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
白璧(bì)青钱,欲买春无价。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
流水发出泠泠的声响,梅树的枝桠横在断桥旁的路上。梅花好似雪花飘飞而下,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江南风景画。
想用白璧和青钱将春色买下,可是梅花无价。归来的时候,春风吹过平川旷野,马蹄过后,飘来一股幽香。
参考资料:
1、喻朝刚,周航主编.分类两宋绝妙好词: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5.09:第475页2、(清)蘅塘退士等编.唐诗宋词鉴赏经典集下:江苏美术出版社,2014.03:第437页
点绛(jiàng)唇:词牌名,取南朝梁江淹诗“明珠点绛唇”而命名。又名“南浦月”、“点樱桃”等,双调四十一字,仄韵。泠泠:形容声音清越。断桥:在杭州西湖白堤上。原名“宝祐桥”,又称“段家桥”,唐时称为“断桥”。亚:通“压”,下垂的样子。浑似:简直好像。
璧:古玉器名。平圆形,正中有孔。也泛指美玉。青钱:即铜钱.古代货币。
词的上片写词人看到的画意,其中也透露出春意。虽然“春”字出得很晚,但第一句“流水泠泠”,如鸣佩环的描写,已全无冰泉冷涩之感,从而透露出春的消息。由闻水声过渡到看梅花,是渐入佳境的写法。“断桥横路梅枝亚”中“横”、“亚”二字,双重空间显现,已具画意。而梅之异于百花,唯在其傲干奇枝,迎霜斗雪之姿态,故卢梅坡诗云“有梅无雪不精神”(《雪梅》),可“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绝非凑句,而是烘托突出梅花神韵的笔墨。“飞下”二字写出江南雪的特点,是静谧无声的瑞雪。它成为词中盛开的梅花的极其生动的背景。至此,读者已大有“人在画图中”之感,“浑似江南画”一句恰如其分地点出这种感受。
词的下片即写词人感受的春意,和观梅归来其乐融融的心情。刚刚经历过隆冬的人,会特别觉得春日可爱,那真是有钱难买的。价值连城的“白璧”,毕竟是有“价”的,而春天却是“无价”的。“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二句,还有一层较隐微的含意,那就是“春无价”又意味着“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李白),欲买不来,不买却会来。下句“归来也”三字大有意味。如果用“归去也”三字,那就只能理解为赏梅者兴尽而返。但“归来也”,既可作词人游过归来讲,连上句也可作“春”已归来讲,这一点很关紧要。能体会到这一层,则末二句“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便全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之感了。“一点香随马”,造句清新俊逸,它既使读者联想到“更无一点尘随马”,又使读者联想到“踏花归去马蹄香”。然而“马蹄香”只能是春深之境,而“一点香随马”确是早春之意。那暗香追随的情况,非梅莫属。人的心情如何,这里已不言自明。
通过分析可知,仅看到此词“自然”“不事雕琢”是不够的,还应看到词人在驱遣语言的分寸感上所具备的功力。虽然用意十分,但在措语时,词人只肯说到三四分;由于造句考究而富于启发性,读者领略到的意趣却是很丰富的。词的上片主景语,下片纯属情语。不管是写景抒情,都用疏淡笔墨。空白较多,耐人寻味,有如一幅写意的水墨画,也与咏梅题材相称。
寒起溪边芦荻风,霜林病叶未全红。雁随云落斜阳外,舟傍山行晚照中。
极目闲愁愁欲绝,满川离恨恨无穷。天涯更送亲朋去,尊酒何时再得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