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条麦陇接比邻,社酒家炊丐路人。风俗尚如它日否,凭谁细问故园春。
猜你喜欢
每愧敲榜办赋租,会心还喜劝耕初。
渠侬嗣飨金穰庆,老子长捐柱后书。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lí)落看秋风。
老旧园子里的小路旁已经长出了幽幽的花丛,一夜之间清露从天空坠下落在花上。
有多少远在他方为客的未归人啊,只能借着篱笆看看秋天的景色。
参考资料:
1、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故园:古旧的林苑,也借指故乡。三径:借指归隐者的家园。幽丛:幽幽的花丛,这里指菊花。玄霜:清露。
篱落:即篱笆。柳宗元《田家》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这是一首托物寄兴的诗,没有什么艰涩的意象,很清新淡雅,并且浅近直白。诗人借菊花以自比,在诗词中属于香草美人笔法。首联诗人先描写故园中的菊花淡放的情形,开得并不张扬,而是淡淡的幽然的开放,而且开得那么突然,所以颔联写它就好像是一夜的霜降后从天空坠落一般。写出了菊花高傲的品质,不铺排张扬,但是却内涵丰沛,在单淡然中凸现其品质。后两句是诗人的托物起行,以菊花自比。颈联写到多少沦落天涯的文人骚客,估计诗人自己也在内吧,尾联写尽借篱落看秋风,篱落是指篱笆,记的范成大在他的一首诗中提到篱落,“日长篱落无人问”。沦落天涯的文人骚客从这篱笆里面的开放的秋菊中看尽了浓浓衰飒的秋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自陶渊明以来,菊花就是隐士、高洁的象征,诗人就是借菊花表现自己的高洁品格。
南园虚夜月,风景罢登临。
巩洛成陈迹,青齐入苦吟。
升沉凋壮节,匡济负初心。
薄宦容身得,宁辞雪满簪。
江左南朝委劫灰,龙川旧壤辟蒿莱。古人已往名山在,吾道其南望气来。
供养烟霞岩谷闷,合离风雨鬼神哀。书堂经刹凭兴庆,倦倚榕根醉酒杯。
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子细看。
玻瓈春作江水清,紫玉箫如雏凤鸣。漏声不闻看灺烛,侠气未减欺飞觥。
单车万里信有数,二年三过宁忘情。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
酒酣忽作檀公策,间道绝出东关城。清歌未断去已远,回首楼堞空峥嵘。
貂裘狐帽醉走马,陌上应有行人惊。径投野寺睡正美,鱼鼓忽报江天明。
瞿昙起西域,老氏奋中州。
谈理一家说,蠹民千载忧。
横流当有自,独立岂相仇。
垂世诗书在,儿童勿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