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壁接高天,闲云淡横岭。稍便僧房静,未觉官曹冷。
风月两闲人,山川一佳境。谁欤共兹乐,老仙白垂领。
猜你喜欢
时闻先朝陵寝,有不忍言者。
碧草带芳林,寒塘涨水深。五更风雨断遥岑。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
双缕(lǚ)绣盘金,平沙油壁侵。宫人斜外柳阴阴。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
遥岑:远山。
双缕:双丝线。盘金:油壁:车名。妇人所乘之车,车身饰以油漆,故名。宫人斜:唐代宫女的坟墓。此处泛指宫人之墓。西陵:此指坐落在北京天寿山的明十三陵。
坐落在北京天寿山的明十三陵,从某个角度来说是朱明王朝的象征。当清兵的铁蹄踏上十三陵之后,忠于朱明王朝的人上无不痛心疾首、难以接受此事实。当时,因抗清而身陷囹圄的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在狱中含泪写下这首被人称作“绝笔’的词作。【疏星注:陈子龙从未进过监狱,这首词是和朋友倡和时所填。】故国之思,优愤之情溢于言表,结句更明确表达了期复明室的不可动摇的意念。【疏星注:陈子龙填此词时,对复国已经不存希望,也已失去不可动摇的信念,此词只是哀叹故国沦亡,亲友凋零。】全词凄怨激楚,悲愤填膺,与国变之前的作品显然大异其趣,足见作者词风在国破家亡后的转变。
后园中姐儿十六七,见一双胡蝶戏。香肩靠粉墙,玉指弹珠泪。唤丫鬟赶开他别处飞。
十六七岁的小姐在后花园内,见到两只蝴蝶结伴儿嬉戏,互相追随。她肩靠着粉墙,不住用手抹泪。吩咐丫鬟:把它们赶走,到别处儿去飞。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后园里一双蝴蝶好端端地飞舞嬉戏,却被小姐吩咐丫鬟予以驱逐。蝴蝶永远搞不明白什么地方得罪了小姐,而读者对个中缘故却是一目了然的。所以虽然小令只有短小的五句,仍使人感到清新有味。人们欣赏无名作者新奇大胆的构思,欣赏作品柔媚的民歌风调。
起首两句是对事件背景的交代,“姐儿十六七”、“一双胡蝶戏”,纯用口语,质直无华,带有典型的小调风味。三、四句作小姐的特写。“香肩”、“玉指”、“粉墙”、“珠泪”,在民歌说来已是一种雅化,然而又与文人炼字琢词的求雅不同,使用的是一些近于套语的习用书面语,类似于说唱文学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一等的水平,故仍体现出俚曲“文而不文”的特色。末句则沟通并表出“姐儿”与“胡蝶”两者的联系。五句三层,各层次各自独立形成一幅画面,合在一起,却成了一段情节有趣、动感十足的小剧。
本篇题称“咏所见”,当然生活中不至于存在神经如此脆弱的女子。但小曲确实让读者有所见,且对这位十六七岁“姐儿”在爱情婚姻上不能顺遂的遭际产生同情,这正说明了作品新巧构思的成功。又全曲五句纯用白描,不作半分解释和评论,这种意在言外的含蓄,也是令人过目难忘的。
利用“一双胡蝶”来作闺中女子怀春伤情的文章,在散曲中并非仅见。清代曲家潘曾莹有一首《清江引》:“墙角一枝花弄暝,庭院添凄迥。黄昏深闭门,红褪燕脂冷。飘来一双胡蝶影。”把一名未出场的独居女子的孤牺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两相比较,也可发现民间散曲与文人散曲,在率意与刻意的祈向上的不同。
头童心亦尽,老矣不中书。赖有金闺彦,时来冰氏墟。
但令尊有酒,安问出无车。更得身强健,登临纵所如。
丞相南征定有无,幕中谁是骋良图。
遥知贼胆纵横破,绕帐生犀一万株。
绕舍荒池底且,蛰蛙齐候鸣雷社。
已知地气上如炊,更觉石泉流若泻。
举头玉烛焕阳明,?曷足汗泥悲土苴。
半夜条风入绮窗,清晨细雨霏檐瓦。
梁间紫燕舞参差,枝上黄莺语悲姹。
播形肖貌均有生,感气伤情皪瘖痖。
初聆衙衙杂更鼓,渐听嘈嘈成侈哆。
犹持坚白较同异,似坐狙丘谈稷下。
村童叫噪聋学究,悍妇勃磎喧姊姐。
西域胡僧弹般若,齐东老生矜炙濩。
逸帆触岸靡蒹葭,醉客骂筵投盏斝。
呦咬谁辨骠儿哇,秬砉乍开叟呵。
怒牙嚼啮悸罗吞,寤言诘屈惊宜。
徒夸楚使能詈齐,未让秦巫工诅芋。
兜离僸佅纷鏚缕,帝乐虚张洞庭野。
虞夔奚暇调笙磬,周瞽曷由分郑雅。
旅人怀忧实无寐,遭此强聒胡为者。
得非作奸谋蚀月,无奈聚讼腾欢谀。
昔闻周公立典教,蝈氏专司鞠灰洒。
常疑圣人茂育物,独向微虫少宽假。
乃今知其非琐屑,欲问官司乞余灺。
凤皇鸑鷟声苦希,白雪阳春和偏寡。
蚊蝇蚤虱多于沙,钻咂喑呜纷丑。
虾蟆幸不含毒螫,何苦呶号争跁跒。
乌鸢逐响蛇听音,宁顾人腹生症瘕。
赋诗却笑柳柳州,忍使腥臊辱俎鲊。
玉箫吹遍烟花路。小谢经年去。更教谁画远山眉。又是陌头风细、恼人时。
时光不解年年好。叶上秋声早。可怜蝴蝶易分飞。只有杏梁双燕、每来归。
门前剥啄响鸣驺,十里惊尘满地流。恋恋绨袍故人意,一书何啻万金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