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荷花并蒂开,便将荷叶作金杯。
桃根桃叶俱殊色,且看相携渡水来。
猜你喜欢
好雨当春,要趁归耕(gēng)。况而今、已是清明。小窗坐地,侧听檐(yán)声。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
花絮(xù)飘零。莺燕丁宁。怕妨侬(nóng)、湖上闲行。天心肯後,费甚心情。放霎(shà)时阴,霎时雨,霎时晴。
识趣的好雨当春发生,我要趁这时令回家躬耕,何况现在已经到了清明。我独自闷坐在小窗边,侧耳倾听檐间的滴水声。可恨夜晚一会刮起大风,一会儿升上明月,一会儿铺满乌云。
落花飞絮在风雨中飘零,黄莺燕子再三对我叮咛,怕妨碍我到湖畔闲行。只要天意允许我在湖边漫步,我又何必这样烦闷操心。但我担心老天爷放任天气一霎时便阴沉,一霎时下雨,一霎时又晴。
参考资料:
1、李清照姜夔辛弃疾元好问合集,时代文艺出版社,,第223页
2、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杨忠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辛弃疾词选译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91-192页
“好雨”四句:表达归耕退志心情急迫。以当春好时节,清明过了即暮迟的递进方式抒发。趁:指趁“好雨当春”时节。
侬:你,指词人。天心:上天之心,此喻朝廷意向。霎时:犹言一霎儿。
发端三句,直道思归之愿,文义十分明显。“小窗”二句,叙写听雨情状,为下文借自然物象抒情作一引导。上片第三个层次以一个感情色彩极浓的“恨”字贯串“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三句,以春夜阴晴无定、变幻莫测的天象,喻示自己受尽了朝中及地方官场小人的谗谤迫扰,已不堪忍受。
下片头三句先以清明后春事阑珊、花柳飘零比喻政治上的好时光已白白过去,次以莺燕叮咛之语暗示自己尚受到种种牵制,未必能自由归去。“天心”句至末尾是最后一个抒情层次,说是只要皇帝批准了,事情就好办;然而君心难测,就如自然界忽风忽雨,忽阴忽晴,令人捉摸不透,真叫人闷杀。
全篇以比兴为主,抒情婉转曲折。意在言外,代表了稼轩词的另一种风格。[
峰峦背面竹松旁,选得川流天一方。喷石乍惊飞雪冷,过池兼带落花香。
赞皇邮取江边递,桑苧留题云里坊。役役风尘成底事,何如烹月翠微房。
香山九老与齐肩,洛社耆英亦并贤。明世功成身蚤退,高人类聚乐无边。
易穷三万六千日,难负风花雪月天。社里可能除酒禁,愿陪末席了馀年。
弄罢飞泉下玉台,青天何处首空回。城中春雨君高卧,竹下茆亭客未来。
坐隔谈锋终日笑,碑封丹迹几回开。孤舟莫负秋来约,同到崖门白浪堆。
熟睡晴沙爱暖曦,鸬鹚鸂鶒莫相疑。江花江草春将遍,我亦忘机总不知。
淳父负奇癖,形骸更土木。伤时伯鸾噫,感遇嗣宗哭。
呕心一锦囊,瑰丽时自足。霏霏吐屑金,宛宛成叶玉。
岂不悟千秋,眼底怨局促。
陶唐明历象,茂气与天通。
举正分星度,归馀定岁功。
孟陬名不殄,南正道弥隆。
自此垂三代,循环协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