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君归去心,已逐秋风起。
明发登太行,远望将汾水。
蔼蔼白云下,吾亲正居此。
拜庆曷为荣,新除一官美。
猜你喜欢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
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之云尔,甚之也。
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克是什么意思?就是能够的意思。能够做什么呢?能够杀人。为什么不直接说杀呢?因为要表示出追随共叔段的人很多。
共叔段是郑伯的弟弟,怎么知道他是弟弟的呢?因为假如国君杀了嫡亲的长子,或者同母所生的弟弟,便用国君的爵号称呼他,文中既然已经称呼郑伯,那么也就知道共叔段是郑伯的弟弟了。共叔段既然是国君的弟弟,却不称他为弟弟;共叔段应当是公子,也不称他为公子,这是对他的贬斥,因为共叔段已经丧失了一个公子和弟弟所应有的道德以为。但是《春秋》鄙视郑伯的程度超过了对共叔段的批评。在什么地方超过了对共叔段的批评?因为经文并未对郑伯想尽一切方式,想要杀掉弟弟的意愿提出批评。
但经文说在鄢这个地方杀掉共叔段的,表明共叔段已经跑到远离郑国都城的地方了。就好比说是从母亲的怀中夺过婴儿杀掉,这又是郑伯做得过分的地方。
既然这样,那么对郑伯来说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不要急着追杀已经逃远了的乱臣,而应该遵循兄弟之间相亲相敬的道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凉风肃兮白露滋。木感气兮条叶辞。临渌水兮登崇基。
折秋华兮采灵芝。寻永归兮赠所思。感离隔兮会无期。
伊郁悒兮情不怡。
浊流亘混混,古有辟其郛。
兹维天地中,九州交逵衢。
尹实冠中夏,奚与百郡俱。
四十守令下,吏前合云铺。
中庭忽闻雷,百诺应一呼。
门如纳百川,累累八县输。
千辆复百辆,上供及军需。
曾无遗毫毛,丘山积负逋。
地大物甡甡,隔身杂臞膄。
堤防或阔略,立地生麻胡。
一倡百和之,自立落雁都。
坐令清平民,入市愁于菟。
吾子起阳曲,而翁烈丈夫。
自台徂名卿,子亦汗血驹。
峨峨白云司,明月悬秋壶。
大奸梗大狱,如以手拉枯。
久结司寇知,或彻公与孤。
旧尹新去位,宁容闲须臾。
子才望年资,流凡落瓯臾。
横金中大夫,手握铜虎符。
西落太行山,田园未应芜。
登高望淮南,心与白云徂。
男儿事志业,父母离忧无。
旧闻马可释,勿谓龙易屠。
覆锦或陷阱,知雌当辩乌。
吾观圣贤心,川泽多纳污。
壁立万仞强,攀跻竟无途。
江湖多风波,宣父有巨桴。
吾衰不自量,子今黑头颅。
顾我惭称十高士,与君同是两閒人。
君今独向名山去,说与归云我问津。
田家三伏时,农务方未已。日中毛发焦,苦身事耘耔。
岂不愿休息,维草起宅矣。格泽古所无,力作犹难恃。
民生实在勤,艰难有如此。
我醉狂吟,君作新声,倚歌和之。算芬芳定向,梅间得意,轻清多是,雪里寻思。朱雀桥边,何人曾道,野草斜阳春燕飞。都休问,甚元无霁雨,却有晴霓。
诗坛千丈崔嵬。更有笔如山墨作溪。看君才未数,曹刘敌手,风骚合受,屈宋降旗。谁识相如,平生自许,慷慨须乘驷马归。长安路,问垂虹千柱,何处曾题。
黄绸被底衙声罢,永日庭閒讼不哗。
案上琴书延好客,江头风月杂渔家。
尚看叶令余波在,正索骚人秀句夸。
闻道芙蕖红万杂,遥知不减浣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