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迹无能叹又淹,偶随时跃与时潜。九峰寒照天平帽,一壑翠涛风满帘。
玉应金和逢盛事,今来古往付秾纤。两忘人势何多幸,却笑山僧律戒严。
猜你喜欢
老卿文采压江淹,挈我高栖发野潜。松阁静临龙虎窟,瀑布寒挂水晶帘。
正须时节黄花好,肯爱川原碧草纤。夜半惠连诗梦破,诸天星斗共清严。
夜合朝开秋露新,幽庭雅称画屏清。
果然蠲得人间忿,何必当年宠太真。
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这首诗是评苏轼及其后学的诗,可与第二十二首对照看。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在等多方面都达到极高的造诣,堪称宋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学博才高,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在艺术上开一代之风。苏诗虽然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但是由于苏轼杰出的才能,他的诗多数比喻生动新奇,妙喻连生;用典稳妥精当,浑然天成;对仗精工活泼,不落俗套。苏轼对艺术技巧的把握可谓挥洒自如,如行云流水不留锻炼痕迹。所以元好问给予苏轼诗歌以高度评价,称赞他的诗是经得起锤炼,不受纤尘的真金。
苏轼在当是文坛上有巨大的声誉,有许多文人围绕在其周围。著名的有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这四人都没有继承苏轼的思想和艺术。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秦观长于词,其诗如词一样婉约。张、晁成就不大。至于其他后学者既没有苏轼的思想,又没有苏轼的才力,往往在文字、典故、辞藻方面追求新奇,以至于怪样百出。于是在这首诗的后两句,元好问不满并批评了这种风气。
夜夜深闺伴凤城。灯前月下总难分。悄无人处唤亲亲。
战士高歌空忆曲,辉煌红烛看新人。多才多艺女儿身。
澎湃神水争,萧条淮泗横。如何安若命,且莫问庄生。
忆湖光,醉别几经春,千里每神驰。恨无穷烟水,无情岁月,无限相思。万里风沙梦觉,山色碧参差。忙对玻璃镜,照我尘姿。欲写从前离阔,便安排画舸,准备新诗。见六桥遗构,烟雨强撑支。怨东风、红消翠减,比向来、浑是老西施。如何得、刘郎双鬓,长似当时。
锦绷方有托,粉面转相疑。渐露凌云节,微分弄月枝。
高僧开槛赏,野客带砧移。只恐成龙去,空来款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