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英,铁作觜。莫贬眼,只这是。
猜你喜欢
弟妺天南远,开缄独惘然。栖迟因鸟道,沦落愧龙渊。
旅梦乡园隔,生涯岁月迁。薄游苏季子,安问洛阳田。
初月上银盘,登高夜倍寒。谷风肌粟慄,山露鬓珠团。
身为微名苦,心应老病酸。秦程良不易,蜀道浪惊难。
谗人嗟罔极,所喜圣朝清。点璧殊无失,诬金安足明。
林园暌几载,日夕欲兼程。春到生芳草,濡毫总有情。
本作一行书。
殷勤道相忆。
一行复一行。
满纸情何极。
瑶台有黄鹤。
为报青楼人。
朱颜凋落尽。
白发一何新。
自知未应还。
离居经三春。
桃李今若为。
当窗发光彩。
莫使香风飘。
留与红芳待。
行行转深迥,所得益幽奇。万壑与千岩,今来始见之。
纷纷红复碧,相引呈异姿。心目所应接,人各领其私。
烟缕出丛薄,山家住茅茨。人贳杳然隔,何殊太古时。
风皱波纹含鸭绿,雨添山色拥螺青。个中颇具云林派,嘉木低垂一草亭。
堂上谋臣尊(zūn)俎(zǔ),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yú)?”曰:“可”。
今日楼台鼎(dǐng)鼐(nài),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大堂之上谋臣开宴,边疆将士手持武器。作战的自然气候条件具备,地理环境优越,且众志成城。“可以讨伐燕国了吗?”说:“可以。”
今日在楼台之上筹谋国政,明年建立不世之功。大家一起高唱《大风歌》,不需多日四方便来庆贺。
参考资料:
1、夏传才编著,中国古代军旅诗选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第201页2、(清)朱孝臧编选;思履主编,宋词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8,第355页
尊俎:酒器,代指宴席。燕可伐欤:可以讨伐燕国了吗?
楼台:指相府。鼎鼐:炊器;古时把宰相治国比作鼎鼐调味,古以之代相位。大风歌:汉高祖扫平四海,统一天下之后,以家乡少年一百二十人伴倡,齐声高唱大风歌。
词的上阕分析宋朝伐金的有利形势,首先刺堂之上有在宴席之中就能战胜列手的智谋之士,而在边疆有骁勇善战的将领与士兵。宋朝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所以说伐金是完全可行的。之所以要这样分析,主要是针对当时朝廷弥漫的自卑、畏敌情绪而言的。虽然已经议定要伐金,但是朝野上下对于抗金的胜利并没有太大的把握,刘过这首词就是鼓励大家要看到希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抗金事业中去。词中引用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盖子·公孙丑下》),其实就是强调虽然南宋的军队实力比不过金国的军队,但只要南宋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敌,充分发挥人和的作用,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南宋的。
词的下阕瞻望南宋伐金的大好前景:只要执政者治理有方,君臣同心,同休共戚,那么明年一定会取得胜利的,而用不了多久,国家一定会强盛起来,引来四方朝贺的。这从全词的形势说到韩伉胄本人,是对他的强有力的支持,让人充满信心和勇气。
该词运用很多口语化、散文化的句子,大有以文为词的倾向,读来朗朗上口,更增加了词的魅力。全词语言流畅、气势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