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交游半不闻,天涯沦落始逢君。黔南可怪无驴养,冀北遂当空马群。
尚使高才淹管库,忽传佳句吐烟云。十年雠校金銮殿,依旧无毡似广文。
猜你喜欢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qiáo)话。
看看忘忧草,想想含笑花,劝你忘却忧愁,趁早离开官场。能言善辩的陆贾哪里去了?足智多谋的姜子牙哪里去了?文韬武略的张华哪里去了?千古万代的是非曲直,都成了渔人樵夫们一夜闲话的资料。
参考资料:
1、滕森.元曲三百首彩图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64
2、李雁吴冰沁.元散曲经典品读.北京:蓝天出版社,2015:29-31
3、王星琦.元曲三百首注评.南京:凤凰出版社,2015:18-19
忘忧草:即萱草,俗名金针菜,花可食,食后如酒醉,故有忘忧之名。含笑花:属木兰科,花如兰。闻早:趁早。冠宜挂:“宜挂冠”的倒装,即宜辞官。那里也:犹言哪里去了,如今安在。能言陆贾:陆贾是汉高祖谋臣,以能言善辩知名。良谋子牙:姜太公姜子牙,曾辅佐周文王,又帮助周武王谋划伐纣灭殷,故称良谋子牙。豪气张华:张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渔樵话:渔人樵夫所说的闲话。
这是一支劝勉友人出世的曲子。全曲以两种植物起兴,劝人忘却忧愁,常含笑口。作者因为要把“忘忧”和“含笑”当成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只有在摆脱了名利之后才能达到,所以才写忘忧草、含笑花,以表示不为忧愁所扰,含笑人生的情怀,而用别的花、草不能配合词曲的主旨。而要从根本上摆脱人生的烦恼,宜及早挂冠,即辞官。作者在这里间着一个“宜”字,意谓抛弃功名、脱离官场宜早不宜迟。
接着,曲子以一个鼎足对,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提及三个历史人物:善辩的陆贾、多谋的子牙、充满豪气的张华。这是为了表明人才无用武之地,不如早日归隐。按“庆东原”调式四五六句都是四字句,故一连排比三次的“那里也”是衬字。这三处衬字极为有用,它们拉长了叹息的语调,加重了叹息的语气,大有“言之不足则嗟叹之”的意味。
在对天连连发问长叹之后,曲子以“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作结。千古之是非曲直,都成了渔父樵夫们一夜闲话的资料。白朴这里继承了唐宋词中常用渔樵闲话来感慨兴亡这一做法,同时也回答了前文“那里也”的三个自问:若一定要追踪的话,可以发现,陆贾、子牙、张华们并非荡然无存,他们还“活”在渔樵们的饭后谈资之中。这就是那些历史人物仅存的价值。其言外之意是他们本无甚价值可言,他们的辨别是非之心、经世济民之业只不过给后人添了点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这首曲子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议论,作者把许多的历史人物拿出来作为论点的佐证,用这些论据论证了自己在词曲中的观点。这种多处用典的方式增加了作者劝勉友人辞官的说服力,同时也悠然闲适的人生志趣表现得活灵活现,语淡而味浓,此曲的一种超脱旷达的心境也随之跃然纸上。
春花秋月入诗篇,白日清宵是散仙。空卷珠帘不曾下,长移一榻对山眠。
十一月梅开满溪,探花长是被花迷。岩前老树藤缠杀,路上横枝竹扫低。
香动酒卮羌欲歃,影留山月不堪提。逋仙此意还真否,笑指江门屦底泥。
是谁约勒东君去。枝上晓声寒杜宇。柔绿犹能抵死留,妖红不解逡巡住。
灞陵一阵飘香雨。宛转玉骢蹄下土。记他含涩拆苞时,总有千金无赎处。
西望幡经台,萧条欲非故。陶令呼不来,谢监推不去。
远公既以远,兹意畴能悟。
委巷春先淡,衡门午未开。我缘多病卧,君以所闻来。
凤德灵阳耀,珠光合浦回。清文祛俗韵,英抱济时才。
望海心弥泰,观风化已该。交人安远堠,池盗怖轰雷。
书带青萦砌,诗筒碧映台。狂谈知不厌,佳气满蒿莱。
霜台何处得奇葩,分送天津小隐家。
初讶山妻忽惊走,寻常只惯插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