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猫儿篇

霹雳引,丰隆鸣,猛兽噫气蛇吼声。鹦鹉鸟,
同资造化兮殊粹精。鹔鹴毛,翡翠翼。鹓雏延颈,
鹍鸡弄色。鹦鹉鸟,同禀阴阳兮异埏埴。彼何为兮,
隐隐振振;此何为兮,绿衣翠襟。彼何为兮,窘窘蠢蠢;
此何为兮,好貌好音。彷彷兮徉徉,似妖姬躧步兮动罗裳;
趋趋兮跄跄,若处子回眸兮登玉堂。爰有兽也,安其忍,
觜其胁,距其胸,与之放旷浪浪兮,从从容容。
钩爪锯牙也,宵行昼伏无以当。遇之兮忘味,抟击腾掷也,
朝飞暮噪无以拒,逢之兮屏气。由是言之,
贪残薄则智慧作,贪残临之兮不复攫;由是言之,
智慧周则贪残囚,智慧犯之兮不复忧。菲形陋质虽贱微,
皇王顾遇长光辉。离宫别馆临朝市,妙舞繁弦杂宫徵。
嘉喜堂前景福内,合欢殿上明光里。云母屏风文彩合,
流苏斗帐香烟起,承恩宴盼接宴喜。高视七头金骆驼,
平怀五尺铜狮子。国有君兮国有臣,君为主兮臣为宾。
朝有贤兮朝有德,贤为君兮德为饰,千年万岁兮心转忆。
猜你喜欢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pí)琶(pá)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jiā)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已是暮春时节,要在故乡,此时一定是万紫千红的盛花期已过、枝繁叶茂、果实初长之时,而鸟儿也一定筑起香巢,争相觅食育雏了吧。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
战士们在夜里听着凄凉的胡笳曲《折杨柳》,勾起了对故乡的美好回忆。
参考资料:
1、曹寅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66页
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61-62页
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欲:将要。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君:你。征战:打仗。
秦中: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阑:尽。
胡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笛子的乐器,其声悲凉。折杨柳:乐府曲辞,属《横吹曲》,多描写伤春和别离之意。意气:情意。一作“气尽”。长安:这里代指故乡。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其一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之所以说“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也有人认为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其二
这首诗抒写的是边关将士夜闻笳声而触动思乡之情。万里别家,多年不归,有时不免思乡,无论是见景还是听声,都容易勾起悠悠的乡思。
诗的前两句写战士们在边关忍受苦寒,恨春风不度,转而思念起故乡明媚、灿烂的春色、春光来。后两句极力渲染出了一种思乡的氛围:寒冷的夜晚万籁俱寂,而笳声的响起更让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并且悲凉的笳声吹奏的偏又是让人伤怀别离的《折杨柳》,悠悠的笳声在夜空回荡,教战士们的思乡之意更加浓厚。
这首诗抓住了边塞风光景物的一些特点,借其严寒春迟及胡笳声声来写战士们的心理活动,反映了边关将士的生活状况。诗风苍凉悲壮,但并不低沉,以侠骨柔情为壮士之声,这仍然是盛唐气象的回响。
杨柳岸秋千高架,梨花院仕女双丫,玉纤轻按小琵琶。花明春富贵,响玉
交加,东风人信马。 山居
蕨薇嫩山林趣味,桑麻富田野生涯,市喧声不到衡扉。绿香春酒瓮,红润晓
花枝,日高眠未起。 春醉
红叱拨轻总宝,紫葡萄满泛金钟,寻芳人在小帘栊。倚风同笑傲,对月唱
玲珑,清闲可意种。 忆西湖
花院小低低朱户,酒旗摇簇簇香车,市桥官柳暗西湖。杯浮金潋滟,寺现玉
浮图,莺花谁是主? 自况
万顷烟霞归路,一川花草香车,利名场上我情疏。蓝田堪种玉,鲁酒可操觚,
东风供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