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盘山影倒寒流,十里屏风翠入楼。
画笔肯归涵碧手,湖光疑对涌金秋。
主翁爱客排三雅,渔父忘机任直钩。
为访红云绕花岛,满船歌舞按梁州。
猜你喜欢
北风其凉,雨(yù)雪其雱(páng)。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jí)只且(jū)!
北风其喈(jiē),雨雪其霏(fēi)。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刮来冰样凉,大雪漫天白茫茫。你和我是好朋友,携起手来快逃亡。岂能犹豫慢慢走?事情紧急祸将降。
北风刮来透骨凉,大雪纷飞漫天扬。你和我是好朋友,携起手来归他邦。岂能犹豫慢慢走?事情紧急快逃亡!
没有红的不是狐,没有黑的不是乌。你和我是好朋友,携手乘车同离去。岂能犹豫慢慢走?事情紧急快逃出。
参考资料:
1、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0-82
2、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82-84
邶(bèi):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其凉:即“凉凉”,形容风寒冷。雨雪:下雪。雨,作动词。其雱:即“雱雱”,雪盛貌。惠而:即惠然,顺从、赞成之意。好我:同我友好。其:同“岂”,语气词。虚邪:宽貌。一说徐缓。邪,一本作“徐”。既:已经。亟:急。只且:作语助。
喈:疾貌。一说寒凉。霏:雨雪纷飞。同归:一起到较好的他国去。
莫赤匪狐:没有不红的狐狸。莫,无,没有。匪,非。狐狸比喻坏人。一说古人将狐狸比喻为男性伴侣。莫黑匪乌:乌鸦没有不是黑色的。乌鸦比喻坏人。一说古人将乌鸦视为吉祥鸟。
此诗开篇即大肆渲染背景:吹的是凉飕飕的北风,飘的是纷纷扬扬的雪。这既是实时描述,也是国家危乱之象。众人为了逃难,呼朋引伴,携手同行。诗中展现了一幅急惶惶四处奔逃的惨景。
全诗共三章,前两章内容基本相同,只改了三个字。把“北风其凉”改为“北风其喈”,意在反覆强调北风的寒凉。而改“雨雪其雱”为“雨雪其霏”,无非是极力渲染雪势的盛大密集。把“携手同行”改为“携手同归”,也是强调逃离的意向。复沓的运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诗各章末二句相同。“其虚其邪”,虚邪,即舒徐,为叠韵词,加上二“其”字。语气更加宽缓,形象地表现同行者委蛇退让、徘徊不前之状。“既亟只且”,“只且”为语助词,语气较为急促,加强了局势的紧迫感。语言富于变化,而形象更加生动。
北风与雨雪,是兴体为主,兼有比体。它不只是逃亡时的恶劣环境的简单描写,还是用来比喻当时的虐政。后面赤狐、黑乌则是以比体为主,兼有兴体。它不仅仅是比喻执政者为恶如一,还可以看作逃亡所见之景。这种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句意蕴丰富,耐人玩味。
朱熹《诗集传》说此诗“气象愁惨”,指出了其基本风格。诗三章展示了这样的逃亡情景:在风紧雪盛的时节,一群贵族相呼同伴乘车去逃亡。局势的紧急(“既亟只且”),环境的凄凉(赤狐狂奔,黑乌乱飞)跃然纸上。
青杨分鬟下抛地,暝色春空绿膏腻。怨土成云葬玉京,虚帘燕落相思泪。
檐铃细语春眠回,扑树晚蜂娇不归。园扉斜开石泉冷,笛韵吹愁出苔井。
黄月如星惨一钩,杏花楼暗藏人影。
曾约还辕访爵罗,几回扫榻伫经过。待先生敬虽如此,与老人期柰后何。
走马看花消许急,杀鸡为黍误侬多。吴中故旧还相问,一臂偏枯两鬓皤。
延陵季札贤公子,腰下芙蓉淬秋水。一片心期不忍寒,萧萧陇树虹霓紫。
历聘诸侯未反命,鱼肠剚刃王僚死。躬耕三让宗家法,吴邦不受轻如屣。
当时列辟尚权谋,剑客纵横仁义否。君臣父子竞相居,《谷风》之刺徒为耳。
公子深忧在万古,聊因死友扶人纪。缟纻非无肸与侨,千金独向徐君委。
朅来酹酒想遗风,荒台半圮埋寒丛。麒麟寂寞一抔土,谁其树之松柏桐。
人言墓草似干将,辘轳镡鼻将无同。三十年来不复甲,枯根或化为蛟龙。
水汤汤兮风烈烈,篝火黄昏读残碣。金石有时销,此谊长不灭。
君不见交态纷纷等阡陌,任昉门前无吊客。
日上绮窗啼翠禽,临鸾点额晓寒侵。一泓自照春风面,百鍊方知铁石心。
白玉台前怜影瘦,黄金矿内觉情深。锦囊收拾馀音去,月落空闺何处寻。
昏星送侬去,晨星送侬归。窗前百种鸟,为谁不安栖。
妙高台上访禅关,翠拥层峦喜胜攀。琪树苍苍环郁水,灵洲隐隐见鳌山。
孤僧林下春芽熟,客子尊前秋露乾。醉倚危楼俯沧海,此身疑在五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