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东西路,舟车此地分。河声梁苑夜,草色楚田曛。雁已多南去,蝉犹在此闻。圣朝无谏猎,何计谒明君。
猜你喜欢
青山辗为尘,白日无闲人。自古推高车,争利西入秦。
王门与侯门,待富不待贫。空携一束书,去去谁相亲。
灵山未见见龟山,且捲诗书子细看。春日幸从年后暖,春风须带腊前寒。
银箭知传弟几更,玉壶清漏不闻声。雄鸡本是司晨物,未可非时妄一鸣。
懒著青衫沉醉眠,近来沽酒困无钱。常忧送乏邻僧米,何啻寒无坐客毡。
直道漫凭詹尹卜,浮生已付祖师禅。祇应居士无醒日,知有渊明种秫田。
狐兔纵横里,龙蛇战斗中。勋名诸将显,事业腐儒空。
横草功难就,穿杨技未工。无能夸汗马,只解悟雕虫。
不免文惊众,难辞谤集躬。高冠峨自异,奇服指从同。
甘作支离叟,凭嘲潦倒翁。茫茫存老眼,郁郁抱微衷。
戌卷归旗白,林销夕燧红。芳情驰泽国,茧足倦烟丛。
欲向水云老,将随渔钓终。生涯凭舴艋,锋镝避艨艟。
浩荡如浮梗,飘飖若断蓬。矶方迎白马,浦早过青枫。
舟滞君山雨,帆禁石女风。杖藜寻古寺,导径得奚童。
匝树惊禽噪,蹲岩异兽雄。书疑藏委宛,仙拟遇崆峒。
为采斑斓竹,欲縆摧折桐。余凄含帝子,轶事说龙公。
苔藓侵残座,鼪鼯窜旧宫。遗珠抛的砾,怪石拾玲珑。
乌影千群集,鸥波四面通。微飔生拂持,落景惜匆匆。
忆昨黄巾乱,沿湖赤羽充。岸排旌旆直,渚爇菼葭丰。
指授文儒略,飞腾上将功。军声摧箨陨,士气饮醪融。
伟伐中兴烈,殊庸常武隆。拟投湘浦甲,欲挂楚人弓。
忽渍沾巾泪,徒传刺臂忠。将星宵顿陨,蚩雾书犹蒙。
笳鼓喧江介,戈鋋接海东。守关无虎豹,捕虏少罴熊。
未见清和理,惟虞反侧讧。且忧螟害稚,兼虑莽兴戎。
台阁多鹓鹭,郊原尽雁鸿。能令有环堵,不惜杜陵穷。
商飙又拂鬓蓬来,林薄萧寥起百哀。异地得朋聊可醉,残年能赋本非才。
中原羹沸民谁主?旷野弦歌俗且猜。有弟故山方伫立,烽烟南望首频回。
的(de)皪(lì)两三枝,点破暮烟苍碧。好在屋檐斜入,傍(bàng)玉奴横笛。
月华如水过林塘,花阴弄苔石。欲向梦中飞蝶,恐幽香难觅。
烟霭浓,暮色苍,几枝疏梅分外亮。清瘦的枝条探过屋檐,把吹笛的美人轻轻依傍。
石苔上花影婆娑,月华如水映照着林塘。想化作梦蝶向花飞去,又怕难觅她的幽香!
参考资料:
1、郭晓慧.全宋词全注全评(三):天津古籍出版社,2014:2117-2118
2、顾易生.宋词精华:巴蜀书社,1995:629
的皪:光亮、鲜明貌。暮烟:傍晚的烟雾。玉奴:美女。
月华:月色。苔石:长着青苔的石头。飞蝶:用梁祝典故,二人两爱而无法长相守,最后化成彩蝶翩翩飞舞。
陈亮的这首词初看是咏梅,但并不单纯是为了咏梅,而是有所寄托,作者想借梅的高风亮节来比喻自己的卓尔不然。
词的上片,作者用凝炼的画笔,似乎毫不经意地就点染出屋角檐下那两三枝每天都见到但并未留心过的梅的绰约风姿。“的皪两三枝,点破暮烟苍碧”,“的皪”,用这两字点出梅花的秀洁,但也只有两三枝,故并不显得繁艳。而在“苍碧”的暮烟衬托下,却还是十分醒目,所以特用“点破”二字,以示不凡。作者笔下没有给读者一个鲜花锦簇的热烈画面,而只以“两三枝”相点缀,似乎显得冷清。这是因为梅开于冬春之际,这使它与姹紫嫣红的春花不同,它的开放,要经受一番与严寒的搏斗。梅以虬劲的枝干和甚至显得稀疏的花朵,在万卉凋零的严寒中向世界显示了它独出的英姿,这孤傲给人以特殊的美感。人们折梅或画梅,往往只取一两枝,正不以繁华似锦为美。因此,词中“的皪两三枝”确是恰到好处的。而且,正因其少,才给人以“点破”“暮烟苍碧”的感觉。接下来,词人用带有主观情意的“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吹笛”,使这梅介入人事,并赋予它以情感。
词的下片更以抒情为主。换头两句不仅有承转作用,而且极力渲染夜色,造成一种优美静谧的境界,为写朦胧梦境创造条件。然后,作者别出心裁地以梦中化蝶、追踪香迹抒发自己对梅的喜爱和追求之情,乃更出新意。再续以“恐幽香难觅”一句为结,却言梦中虽可化蝶穿花,却因无法再寻觅到梅的幽香而若有所失,写出爱梅人对梅可见而不可及的微妙心理。如此虚虚实实、或梦或醒,既真切而又光怪陆离,把这梅的品格和词人的心境交织在一起来写,表达得曲折尽意,饶有余味。
借物咏怀的手法,是中国魏晋之际的阮籍首创,他用此法创作了80多首诗词,此后,很多身居战乱中怀才不遇的诗人常采用这种手法来借物寄心,写怀述志。“咏梅”更是历代诗词作家耳熟能详的题材。所以,关于梅,无论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总难免除落入俗套之运。像众所周知的梅的高洁品格,这当然是必须突出的重点,但若纯粹地只从这点着眼,就势必会步前人后尘。如何从这里独辟蹊径,写出新意,那就得看作者的功力了。陈亮的这首诗词,从表面上看,显得平淡无奇,没有惊人之语,运用历史典故亦不多。但仔细品读,便会发现它仍是以新的手段写出新的志趣,并未落入前人窠臼,而实在是独具一格,精妙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