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里三年两旱乾,茅檐十室九饥寒。
殷勤此日无他事,好把斯民子样看。
猜你喜欢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愁看北渚三湘远,
恶说南风五两轻。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高阁逼诸(zhū)天,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槛(jiàn)外低秦岭,窗中小渭(wèi)川。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总持阁高峻直逼云天,登上楼阁好像靠近日边。
晴天俯视,万井之树尽收眼底,五陵烟雾迷茫动人愁思。
凭靠栏杆,看那秦岭低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
早知佛教教清净之理,希望经常侍奉佛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诸天:天空。
井树:井边之树。
渭川:渭水。
金仙:用金色涂抹的佛像。
写这座高阁的高,诗人用了眺望的视角来写,主要用到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还加入比喻,对比这样常见的修辞来增加效果。“逼诸天”、“近日边”,这是夸张和比喻,“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也是夸张,但是在意义上有一种递进,使高阁的形象更具体。“低秦岭”、“小渭川”有夸张地成分但也有对比,拿这样的秦岭渭河来突出总持阁之高。其实在最后的结尾诗人的态度里也有夸张的意思,他当然不会真的为了一座高阁而出家,这里只不过是为了进一步说明这座佛寺古阁的环境清雅视野开阔罢了。全诗其实很有李白式的浪漫,李白的诗句里就常用到夸张的修辞。也就是因为岑参在诗里这样淋漓尽致得专写总持阁之高,所以使作品在整体上有了一种很突出的气势,这样的处理方法在他的诗作里是常见的,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岑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的特色。
奕奕高堂,丽于城隅。有植其
西北空忧倚盖倾,伤心诸子共时名。先登已作行间气,定论终推牖下荣。
著述蚤成酬短景,风流顿尽薄馀生。兰膏煎后天年夭,一叹吾徒意未平。
碧屿遥攒,绿波新剪,淡月微晕梨花。薄罗香袖,十指秀琼芽。
任不寒暄半语,背人处、犹自怜他。那堪更,朱唇皓齿,锦字走龙蛇。
瞥然还暂去,司空见惯,老子难挨。强将来、对盏眉语交加。
怕被旁人看杀,洛城里、难坐羊车。临岐约,羃䍦过访,休许露些些。
叠锁重关巩上都,娲皇削出岳灵扶。气吞漠野连天尽,足蹴潮河望海趋。
直北云黄屯圈马,迤西月黑控飞孤。据鞍颇牧今能用,卧护犹应胜壮夫。
风轻帘幕燕争飞,到处烟花恨别离。
倚柱寻思倍惆怅,映人匀却泪胭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