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远岳阳楼影孤,下窥梦泽渺平芜。城南老树依然在,试问仙童重到无。
猜你喜欢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lán)。
春岸绿时连梦泽(zé),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zhàng),华堂张与贵人看。
岳阳城下的江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独上高楼倚靠着栏杆眺望。
春天,草木的绿色与远处洞庭湖的水色相接,傍晚的彩霞与湖水中的红波交相辉映,红波近处,似乎就是国都长安。
岸边山上的老猿正站在树上哭得凄惨,天上的大雁要从这浩渺无边的湖上横空飞过还有许多困难。
这个地方风景壮阔美丽,只可画成画障,挂在贵富人家的厅堂里供他们欣赏。
参考资料:
1、张傲飞编.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6:第350-351页
漫漫:大水无边无际的样子。危楼:高楼。凭:倚、靠。
梦泽:即云梦泽,古代面积极大,包括长江南北大小湖泊无数,江北为云,江南为梦。到唐代,一般称岳阳南边的青草湖为云梦。
图障:画幅,画幛。唐人喜画山水为屏障,张挂在厅堂上。
华堂:华丽的厅堂。张:张挂。
前四句中有三句都是写洞庭湖的浩渺无边。首句“漫漫”一词将洞庭湖的浩渺写得生动形象,三、四两句对洞庭湖的广阔作了进一步的描绘。诗人眺望夕阳映照下的洞庭湖景色,不由想起了国都长安,这里暗用了晋明帝(司马绍)“日远长安近”的典故。“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一句,用“猿啼”、“雁渡”抒发诗人的漂泊流离之感,与上文“近长安”相呼应。诗的最后两句说洞庭湖风景壮阔优美,可以画成图画,让那些贵人们欣赏,这样贵人们也许可以体会到猿啼雁飞、流民逐客行旅的奔波之苦,含蓄地流露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
诗为登楼抒怀之作。描绘登楼所见之景,抒写对京都的思念和行旅艰难的感慨。律诗中二联,常为一联写景,一联抒情。此诗突破常格,两联皆融合情景,境界深远。“春岸”两句,更融现景与想象于一体,为人称道。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情于景,在描绘优美动人的景色的同时,也透过“独”、“苦”、“难”、“唯堪”等字,向读者展示了自己的内心独白。
洞庭涵浸八百里,岳阳楼高跨湖尾。
天空地迥豁疏襟,有客临风来徙倚。
是时穷冬天气昏,惨淡愁杀湘君魂。
层栏半落烟氛外,浩荡犹恐旋乾坤。
异时清霄玉鉴白,空明月路飞仙客。
明朝露华洗七泽,万顷寒光天一色。
眼中未见此境好,他日扁舟吾未老。
忆元龙、旧家湖海,不应年鬓衰槁。翩翩竹马儿童喜,惊儿汉江归报。归计早。黄金印、征西已付诸郎了。红云仙岛。渺千里移春,浓薰细染,春意已倾倒。西溪上,玉镜修眉翠扫。题诗曾许谁到。溪亭未入奚奴锦,望断绿波春草。君且道。人间世、虚名得似欢游好。风流未老。约款段随车,鸱夷载酒,迎我霜陵道。
我弃朝归海岳庵,千岩万壑绕江南。先生预拟归来计,不待临风雪满簪。
一番疏雨洗芙蓉。玉冷佩丁东。辘轳听带秋声转,早凉生、傍井梧桐。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
临池飞阁乍青红。移酒小垂虹。贞元供奉梨园曲,称十香、深蘸琼钟。醉梦孤云晓色,笙歌一派秋空。
梧桐:一本无“梧”字。良:一作“凉”。
“一番”两句,点宴客时间。言炎夏过后,秋凉已生,雨打荷池,洗净一池艳红。“辘轳”两句,承上述秋景。言耳闻单调乏味的辘轳声,眼见井台四周铺满了枯黄的梧桐叶,词人哀叹秋已深矣。“欢宴”两句,点题。十二字共分六层意思,全以一“欢”字领起。此言麓翁之宴既是欢宴,又逢良辰美景,在皎洁的月光下,清风习习,园中修竹摇曳,堂内佳人起舞,呈现出一幅富贵夜宴图。
“临池”两句,写宴会地点园堂周围的景色。言麓翁先把酒宴摆放在园中堂内,园堂面水开窗,使客人可以边饮酒边观望在月色朦胧中隐约显现在荷池中的红花绿叶。然而园堂宴饮还不能尽兴,所以大家又携酒至园中的“小垂虹”桥上,再次自在畅饮。此是赞扬主人的好客豪爽之情。“贞元”两句,述宴中弹奏名曲助兴。“贞元”,指唐朝的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这里泛指升平盛世。此言宴席中自有乐工们为大家弹奏升平盛世中流行的乐曲,并且还拿出来号称“十香”的醇酒斟满在玉杯中招待客人。“醉梦”两句,梦中景。词人受到主人如此盛情款待,当然是高兴得乐而忘返了。所以不觉沉醉入梦,好梦至晓,并且梦中似乎还觉得自己飘飘然地身处在一派笙歌声中。
人言盩厔似江湖,莫对丞哉叹负余。别后耳根无正始,向来纸尾得黄初。
可怜鬼谷纵横口,今读神溪缥白书。臣朔许长钱许少,何当天子念公车。
山深阒无人,夜半迷黑月。魑魅乘其昏,光怪互出没。
独行欲何之,十步八九兀。隔林炬火明,命向虎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