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宫观与天齐,雪净云消月未西。清浅乍分银汉近,辉光渐觉玉绳低。绿醽乍熟堪聊酌,黄竹篇成好命题。应念武关山断处,空愁簿领候晨鸡。
猜你喜欢
岛树间林峦,云收雨气残。四山岚色重,五月水声寒。
老鹤两三只,新篁千万竿。化成天竺寺,移得子陵滩。
心觉闲弥贵,身缘健更欢。帝将风后待,人作谢公看。
甪里年虽老,高阳兴未阑。佳辰不见召,争免趁杯盘。
少壮从戎马上飞,雪山童子未缁(zī)衣。
秋山年长头陀处,说我军前射虎归。
少壮从军马上飞,身未出家心依归。
年老头陀秋山住,犹忆当年射虎威。
参考资料:
1、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66页
雪山童子:亦称雪山大士,原本是释迦牟尼在过去世修菩萨道时在雪山苦行时的称谓。该诗用以比喻头陀师未出家时。缁衣:僧人所穿之衣,紫而浅黑,非正黑。
头陀:梵语Dhata之音译,又作杜荼、杜多,意译有抖擞、抖拣、浣洗等,意为去除衣服、饮食、住处三种贪着之行法。俗则称僧人之行脚乞食者为头陀。此诗取前一意。
头陀师,为去贪爱而修苦行者。头陀十二苦行中,第七为阿兰若处,意为远离处,要求住于远离人家之处,第八为冢间坐,也即要住于坟墓之处。由于戒行的规定,加上自身的克制,头陀师总是给人远离人群、清心寡欲、清静孤寂的形象。这一位头陀却有另一种风姿:少壮从戎,军中飞马,射虎而归,足显雄姿英发;老年出家,深居秋山,却风姿不减,豪气不褪,遇有来者,便向人谈起他当年之雄豪。他的精神不仅不与头陀相悖,而是更显示了禅的精髓。佛教以为,要达到涅榘的境界,真正地得到解脱,必须有六种行法,其中之一便是精进。禅门叫勇猛精进,叫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就是说要具有一种常人不具备的勇气,释迦牟尼的雪山苦行,舍身饲虎,都是这种勇气的表现。只有具有这种精进的勇气,才能破除贪爱、排脱烦恼、悟得佛性。
岁晚仍湖路,客中还病身。
似闻今大熟,那故独长贫。
方朔一囊栗,季鹰千里莼。
扁舟固高蹈,金马亦沉沦。
恸哭慈悲古佛前,虫沙猿鹤总生怜。繇来欢喜无多日,别有閒愁已十年。
绝漠尚教留白昼,幽魂不独滞黄泉。自除须发伤心极,只恐西方泪更涟。
麒麟烟树凤凰毛,列侍趋朝礼独劳。中使传宣排内宴,御园春动乐声高。
我本丘壑人,幸陪金闺彦。煌煌处士星,分辉照南甸。
驾言出城东,弭节蓬莱殿。高云澄宇宙,江气白如练。
维时迫重九,楚楚集清燕。罗袂微风散,文采明霞绚。
系马高阳池,华觞列丰膳。谁为蜕骨仙,大药成九鍊。
手把黄金花,安得长会面。沧波浩茫茫,坐见桑田变。
志士多苦心,甘许铁为砚。张公人中英,倜傥吾所羡。
海内阅神交,目若岩下电。良晤欣在兹,既醉复留恋。
偶凭青鸟使,书来疾如箭。愿言附冥鸿,修翼排云健。
身狎吴儿客在蜀,春深屡唱思乡曲。峨眉风景无主人,锦江悠悠为谁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