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丧何人识重轻,白头不作魏公卿。沧浪濯足知君意,浊水那能浼我清。
猜你喜欢
雨足高田白,披蓑(suō)半夜耕(gēng)。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
等到人和牛的力都使尽的时候,天还远远未亮呢。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425-426页
2、郑竹青周双利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通典(中册):解放军出版社,1999年01月:第1871页
高田:山上的旱田。雨足:雨十分大,充足。白:白茫茫。披蓑:披着草衣。蓑:蓑衣。
俱:都。殊:尤,还,简直。未明:天不亮。
这首诗写一位农民在雨天半夜就辛劳耕作的情形。诗的开头写久旱逢甘霖,夜里下了一场大雨。“雨足”一句,是说雨水很多,就连高处的田地也积了许多水,而成为一片水白色。作者用“足”、“白”二字,既突出强调了雨水之多,又暗示了农夫耕田将会倍加艰难和辛劳,为下文作了铺垫。“披蓑半夜耕”一句,乍看之下,让人想到不合情理。哪里有农夫披着蓑衣半夜里耕地的呢?但细细品来,此句却是蕴意深含。可能是由于雨水过多,农夫们耽误了播种的时间,泥水里,又是冒着雨,耕田的吃力是可想而知的。
后两句用“力俱尽”与“殊未明”作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农民早出晚归、不知疲倦的辛苦劳动生活。虽然“人牛力俱尽弦,但劳动的时间还很长,天亮之前和天亮之后农民将如何坚持下去,这是留给读者想象的内容了。这首小诗十分通俗,明白如话,虽然是反映农民辛苦的,但它是通过耕作情形的具体而又细致的描驽来表现的,它取的是一位农民最平常的一个劳动镜头。风雨里,半夜就去耕作,像牛一样出力,全诗语言清新明快,形象地揭示了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在动乱年代,地方水利失修,农民靠“天”吃饭的这一事实,也是封建社会里的中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写照。
这首诗纯用白描,立意新颖,语言通俗流畅,仅短短二十个字,就准确地描绘了农夫披蓑夜耕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农夫苦难生活的满腔同情,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秋劲风高,暗知斗力添弓面。靶分筠干。月到天心满。白羽流星,飞上黄金碗。胡沙雁。云边惊散。压尽天山箭。
湖南遥望雪云开,汉使星轺帝里来。华馆暂能留客醉,夕阳休向别筵催。
夷门灯火逢元夜,楚国民风问草莱。何日回旌更春赏,杏花东郭共传杯。
蒿目风尘赋倦游,恩深赐玦拜宸旒。人生若梦老方悟,世事如麻病亦休。
华发羞为丹毂恋,旷怀好共赤松谋。堂开姱节书千卷,枕漱閒閒伴海鸥。
客集高堂上,众味罗珍羞。觥筹互交错,乐矣忘其忧。
清醑饮桑落,妙声发吴讴。宝凫喷清烟,芬芳袭轻裘。
肥脓正厌饮,文锦何温柔。独念良人苦,远戍阴山头。
黄茅连白沙,风雪寒飕飕。冻雀飞不起,依树鸣啁啾。
马毛缩如猬,髀肉胝生周。羔裘煖如烘,潼酪清如油。
君身千万艰,妾心千万愁。梦寐或见之,道路阻且脩。
愿言早成功,诸将各封侯。良人章章来,红日照九州。
骚雅荒凉我未安,月和馀雪夜吟寒。
相门相客应相笑,得句胜于得好官。
平生崖异每自笑,一接俗人三祓除。
惟有白鸥真我客,尔来底事向人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