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玉裁成偃月形,偏宜煮雪向岩扃。
虚心未许如灰死,古色人看似汗青。
偶免樵柯供土锉,尚疑清籁和陶瓶。
达人曾拟同天地,上有秋虫为篆铭。
猜你喜欢
苏州平生淡无欲,长物从来博山足。斲石烧磁俱碌碌,削筒为之方绝俗。
净名居士眠胡床,梦馀竹斋春昼长。不知柏子起烟缕,但觉细细风吹香。
楚乡春晚,似入仙源。拾翠处、闲随流水,踏青路、暗惹(rě)香尘。心心在,柳外青帘,花下朱门。
对景且醉芳尊。莫话消魂。好意思、曾同明月,恶滋味、最是黄昏。相思处,一纸红笺,无限啼痕。
在一个暮春的时节,我郊游踏青,桃红柳绿,恍如进入了桃源仙界。捡拾翠羽、采摘鲜花,闲闲地随着曲曲的流水前进。踏青的路上,不经意间宝马香车留下的浓浓芳香惹起了自己的春心。心中牵念,都在柳荫外的酒家歌楼,花树下的朱门绣户。
对着芳景,聊天并且借助美酒来消忧,不要说起那让人销魂的离愁吧。美好的心意,我们曾共一轮明月;痛苦的滋味,最是那黄昏时分。相思的时候,只有那一封封信笺、满袖的泪痕。
参考资料:
1、汪政编注.无可奈何花落去二晏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5.03:第97页2、(宋)晏殊,(宋)晏几道著;何新所,贾倩注析.晏殊晏几道词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5:第269-270页
两同心:词牌名。此调有三体,这首词为平韵体,创自晏几道。双调六十八字,上片七句三平韵,下片七句四平韵。楚乡:楚地。仙源:特指陶渊明所描绘的理想境地桃花源。拾翠:拾取翠乌羽毛以为首饰。后多指妇女游春。踏青:古人有农历二月二日或三月上巳日郊游的习俗。香尘:带有花香的尘土。心心:彼此间的情意。青帘:旧时酒店门口挂的幌子,多用青布制成。此处借指酒家。朱门: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
“莫话”句:谓不要说伤心的话。意思:心情,情绪。
上片写春游赏识美女。清明、寒食时节,春光仍好,许多女子外出踏青拾翠,词人尾随其后,饱览秀色。张先《木兰花》云:“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这是唐宋时期诸多男子猎艳的日子。平日难得见到郊外如此莺莺燕燕,花花绿绿。秦观《望海潮》云:“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写的就是一次类似的经历。“柳外青帘,花下朱门”中的那位歌妓,最为美艳,最叫词人动心,心心牵挂,眷恋不已。
下片写与歌妓相聚相别。词人尾随到朱门,与歌妓有了“对景且醉芳尊”的销魂经历。明月下共饮共眠,让词人记忆深刻;到次日黄昏,不得已告别离去,让词人都是“恶滋味”。分手后,自然“一纸红笺”传递相思情意,红笺上有无数相思泪痕。
晏几道的这首小词,使用了一些口语化的词汇,更好地表现了儿女情长,恩怨尔汝。正如陈廷焯所点评的那样,像“好意思、曾同明月,恶滋味、最是黄昏”,在语言风格上确实和元曲的自然泼辣非常接近。
穷巷幽栖罢扫除,前溪残月上方诸。红尘避地经年睡,白眼看云万事疏。
箧草屡删诗律细,园花几放酒尊虚。还应邻叟时相就,杨柳深村坐网鱼。
烟艇横斜柳港湾,云山出没柳行间。
登山得似游湖好,却是湖心看尽山。
依约前生是蠹鱼,坐窗不觉晓钟馀。
都忘还笏休官了,浑是担簦应举初。
亥豕安能承谬误,雪萤尚欲补空疏。
玄花生眼蜩鸣耳,贪校新抄数板书。
管城人已老,后辈颇相侵。问汝中书否,犹言欲尽心。
羽人新得虞翁号,归筑衡茅并翠微。丹室有风鸣夜帐,斗坛多露湿秋衣。
画中昨者薛少保,华表当年丁令威。直拟身形鍊相似,玉笙吹上白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