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物莫不由,万古长安道。区区往来者,总向尘中老。
年年雨洒清,日日风驱扫。行人竟无迹,涸辙生秋草。
我欲谢帝阍,离居事幽讨。束载无良辰,几回问苍昊。
猜你喜欢
江山郁幽思,静止有天光。宛然褰薄帷,明月照我床。
蟋蟀鸣孤根,鸿雁颃飞霜。惄惄动羁衷,耿耿发清狂。
有万来无端,百折萦回肠。晤言且伏枕,一寐成两忘。
鸾凰翥丹霜,尺鴳抢枯株。知止各翱翔,卑高一何殊。
精卫苦填海,冤愤一何愚。鸤鸠不为巢,亦自有所居。
伟哉衡门士,高卧一束书。曲肱有馀乐,不用长者车。
濯缨厌世尘,入海求夜光。贝阙涵珠宫,异色森绮芒。
采采满怀袖,驾龙登扶桑。赤乌惊上天,火曜舒乾阳。
回视乃瓦砾,自愧空奔忙。书生莫谩愚,敝帚安足藏。
藏舟泰山巅,偶值怀襄流。忽从归墟东,直向西海头。
洗日复濯月,光抱空中楼。扶疏散青红,异气缠九州。
忽焉阁寒沙,伫立令人愁。明朝早潮来,欲住不得留。
景晏念虑歇,支颐坐看山。起来复何为?结佩纫幽兰。
万事从悠悠,不愧俯仰间。举杯谢尘世,月落梅花残。
深江总风波,天淡孤鸟閒。气数当闭塞,我亦方闭关。
西山宜落日,乃在桑榆间。泛泛霞彩动,哑哑飞乌还。
倒影丽穹汉,馀晖遍岩峦。安得鲁阳戈,挥之起颓颜。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lán)干。
脱箨(tuò)修篁(huáng)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清明时节的雨水落在祭拜后残留的香烛纸钱上,桥下溪水碧绿,桥外燕子衔湿泥筑巢。白日渐长,独自一人人寂寞的倚着栏杆。
刚退去竹皮的竹子正散发着嫩绿之色,刚掉落花瓣的新杏,还未散发出酸味。如此好的江南美景与谁一起观赏呢。
参考资料:
1、倪木兴.《唐宋词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第100页
香火:香烛纸钱.用以祭祀鬼神。燕泥寒:燕子衔湿泥筑巢。日长:春分后,夜短日长。
箨:竹皮,笋壳。修篁:美好的竹子。篁:竹.褪花:花瓣掉落。与谁看:与谁一起观赏。
这首小词写于南渡后的某个清明节。全词以生动朴素的语言勾画了江南清明时节如画的风光,抒发了远离家乡的孤独感和忧时伤事的苦闷心情。
上片抓住清明时节江南特有的风光展开画面。“雨湿清明”,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状了江南一带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色。“香火残”,指清明扫墓时焚烧的香烛纸钱被雨水打湿后的情状。“碧溪”,写江满溪碧青色的春水。“燕泥寒”,说南来的燕子正啄着带寒意的泥土准备筑巢。词人面对以上这些风物,不由得件件触起深沉悲凉的感慨。由清明扫墓而联想起自己逃离家乡客居江南,无法祭扫先人之坟;由燕子啄泥做窠,而联想起自己四处飘零无以为家,更由霏霏淫雨,料峭春寒,而联想起国事的暗淡艰难。透过歇拍“日长独自倚阑干”的背后,可以想见词人心中蕴含着多少辛酸沉痛的潜台词啊!上片中迷漾的景色又正与词人凄迷的心境妙合交融,富有一种深沉动人的韵。
下片写江南美好的春景及悲苦的心绪。首句描画出刚脱了笋壳的修长的新竹青翠欲滴,散发出一片耀眼的绿色,沁人心脾。次句化用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蝶恋花》)句意,状写新近褪落了娇艳花瓣的杏花杏子尚小,嫩绿而酸,清新可爱。这样美妙的江南春色是多么令人心花怒放,神怡颜开啊!然而词人笔锋陡转,以反诘句“江南春好与谁看”收结全词。既与上片歇拍孤独怆然韵心境相呼应,又表达了自己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烙上了时代的印记。这正是朱敦儒南渡后中期词作的可贵之处。这首词如同这一时期其它同类题材的词作一样,如“独倚危楼,无限伤心处。芳草连天云薄暮”(《苏幕遮》)’“东风寂寞,可怜谁为攀折”(《念奴娇》),“秋风又到人间,叶珊珊。四望烟波无尽,欠青山”(《相见欢》),以真性情写真景物,将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地交织成浑然一体的境界,思想性和艺术性均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