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高与南斗齐,北视泰华千峰低。中天瀑布飞素练,半壁晴霞照紫泥。
五月雪花飘绝壑,万松云气带回溪。神仙有枣如瓜大,欲舍归舟便买梯。
猜你喜欢
浮玉飞琼,向邃(suì)馆静轩,倍增清绝。夜窗垂练,何用交光明月。近闻道、官阁多梅,趁暗香未远,冻蕊初发。倩谁摘取,寄赠情人桃叶。
回文近传锦字,道为君瘦损,是人都说。祅知染红著手,胶梳黏发。转思量、镇长堕睫。都只为、情深意切。欲报消息,无一句、堪愈愁结。
浮玉:传说仙人居住的地方。邃馆:犹邃宇。官阁:供人游憩的楼阁。
这首词写梅写雪写心情。上阕主要写雪景写梅态。“浮玉”句写出了雪景之凄清之美妙,“夜窗垂练”真是一幅极好的景致。“趁暗香未远,冻蕊初发”写出红梅初放时的情态和神韵。“倩谁摘取,寄赠情人桃叶”则由景物描写转入情事叙述。下阕写一种很复杂的心情,即非简单的男女之爱又非明确的思乡之情,其中蕴含着一种敏锐的忧虑。上阕集中笔墨,采用衬托、比拟等手法,写梅写雪。其中亦有人,是欲折梅寄梅的远行人;下阕则放开景物,专心抒情,写闺阁中念远人。写清瘦、写思绪、写情意、写愁苦,然而却写得很含蓄。上片写寄梅是欲折而未折;下片写寄书是欲写而未写。这首词的妙处,也许就在于此,将深邃细腻、复杂难言的感情寄寓于景物,句有余味,篇有余意。
帘垂深院冷萧萧。花外漏声遥。青灯未灭,红窗闲卧,魂梦去迢迢。薄情漫有归消息,鸳鸯被、半香消。试问伊家,阿谁心绪,禁得恁无憀。
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玉筝?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
这是一首描写月夜于江上听筝的小令。作品只有四句,且语言直白如话。然而作者造境淡远,语虽短而意缠绵,词虽淡而情至深。
此曲第一句先写月夜江景,水月映照,空灵明净,显示出澄澈宁谧的气氛。第二句写筝的声音。在月色中,不知是谁弹起玉筝,打破四周的寂寥,添增了神秘幽婉的韵味。第三句则从听筝人的神态,以背面敷粉的艺术手法,烘托筝声所表达的哀伤感情。第四句写江涛澒洞,它像是被筝声勾起的深沉的叹息。这样的写法,又把感伤之情推进一步。
这首二十四字的小令,与白居易那首六百余言的著名长诗《琵琶行》有相似之处。同是江天月夜,同是不期而闻哀怨的音乐弹奏,这支《凭阑人》几乎可说是浓缩的《琵琶行》。只是白诗详尽地介绍了演奏的过程,弹者的身份、经历,以及听者哀怨的缘故,而小令限于容量,这一切都付阙如。但因此也造成了作品的悬念,令人遐想。筝声无端而至,哀怨无端而生,倏然以来,戛然以止,造成了全曲清凄超妙的风神。
在技巧形式上,此篇属散曲巧体之一的“嵌字体”,各句都嵌有一至二处“江”字。“嵌字体”在诗歌中已有先例,如陶渊明的《止酒》诗,二十句中就句句含一“止”字。散曲“嵌字体”的最早作品,则是元好问的《喜春来·春宴》:“春盘宜剪三生菜,春燕斜簪七宝钗。春风春酝透人怀。春宴排,齐唱喜春来。”此篇同嵌的“江”字,建立了句与句之间的内部联系。全曲出现的“江水”、“江月”、“江上”、“隔江”、“满江”的重复不仅多方位地充实了“江夜”的题意,而且表现了一唱三叹的风韵。
方坛既塪,地只已出。盛典弗愆,群望咸秩。乃升乃献,敬成礼卒。
灵降无兆,神飨载谧。允矣嘉祚,其升如日。
烂漫春归水国时,吴王宫殿柳丝垂。黄莺长叫空闺畔,西子无因更得知。
方除忽展类西清,隐隐莲花踏处生。天语独传三字切,玉衣真见五铢轻。
流霞欲动灵旗色,滴露如残警佩声。闻道穆公夸飨帝,吹箫元只为秦嬴。
拜命之官去,怜君最少年。片帆孤鸟外,尊酒落花前。
教学推胡瑗,谈经说郑虔。好为吾道重,无用厌寒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