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病酒厌厌卧,春色三分二分过。仙人谩织藕丝长,金铜难补菱花破。
花间蛱蝶已双飞,叶底青梅才一个。綵笔题诗人未归,愁肠一似车轮大。
猜你喜欢
小楼日日听雨卧,轻云作团拂帘过。
金黄杨柳叶初匀,雪色棠梨花半破。
东家蝴蝶飞无数,西邻燕子来两个。
玉关万里尺书稀,羞杀牡丹如斗大。
风清月正圆,信是佳时节。
不会长年来,处处愁风月。
心将熏麝(xūn)焦,吟伴寒虫切。
欲遽(jù)就床眠,解带翻成结。
正是风清月圆的好天良夜。
因与思念的人长年隔绝,每逢见到清风明月就产生了忧愁。
点起香,对香吟诗,用来排除心中的愁情,但心反而与香一样焦,吟声与虫鸣一样凄凉。
于是就上床睡觉,或许可以与愁苦告别,不料衣带又解不开,越急着想解开,越是解不开,反而打成了一个死结。
参考资料:
1、伊冷等选注.历朝岁时节令诗:华夏出版社,1999:251
2、徐东达选编.儿童经典宋词大全注音·配图:晨光出版社,2001:98
熏麝:熏炉中的香料。寒虫:蟋蟀。
遽:速。
有人说,中国古代抒情诗词中很少有主词,这首也是如此。读者只有根据抒情主人公的口吻、语气、举动及她身边的器物等等来推断性别,身份。这首词抒情主人公似应是一位怀人的女子。
上片开首两句是说风清月圆,正是良辰美景,令人赏心悦目。接下去两句却意绪陡转,“不会长年来,处处愁风月。”风月好不好,其实不在于风月,而在于人的心情。心情不好,风月将处处衔愁。杜甫《春望》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欧阳修《玉楼春》云:“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说得透辟。上片,作者曲笔回旋,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个怀人女子那缠绵的、难于排遣的痛苦。
过片紧扣一个“愁”字。“熏麝”指熏炉中的香料。“寒虫”即蟋蟀。“心将”二句是说,自己的心和熏炉中的香料一样燃焦了;自己低低的吟咏跟蟋蟀的鸣叫一般凄楚。这两句中,“焦”、“切”二字下得准确、形象、老到,使得人与熏麝,人与寒虫融为一体了,人内心的焦灼不安,人内心的凄苦难耐也借二字传导而出了。
“欲遽就床眠,解带翻成结。”以动作结情,构思巧妙,新颖。“遽”,匆忙,急之意。想念意中人而不得见,内心焦灼不安,于是想到还是上床睡觉吧,指望以此抛开痛苦烦恼。可是这也不行。想解带脱衣,反而结成了死结。生活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动作,在此却显示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它活脱脱写出一个烦恼人的烦恼心态。“解带翻成结”一句,语浅情深,实乃天籁之声,神来之笔,不知贺铸何由得来!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曾说:“贺老小词工于结句,往往有通首渲染,至结处一笔叫醒,遂使全篇实处皆虚,最属胜境。”这首《愁风月》也是结句妙绝的一例。
木有连枝犀有灵,两心印处欲无屏。能醒顽石因情至,已伏妖金令意宁。
此夜独归犯冰雪,他时共烛在居停。只应碧海青天上,认取当窗窈窕星。
玉兰花下同呼酒,爱此名瓷小户加。饮到清明刚百六,双卮留伴殿春花。
笛声未了鼓轰雷,尽道梅寒苦要催。
抵死争春如许急,有花毕竟待时来。
富贵移本性,贫贱何励身。世人多所欲,徇之失天真。
五月有披裘,季子称其人。华歆渝素守,管、邴耻为群。
苟去与苟得,其重若千钧。
谢客开山兴,深居寄草堂。
曲阑凭野色,虚牖敞晴光。
路转青林合,泉流碧涧长。
群峦分向背,平楚接微茫。
兰茝含幽洁,松筠傲雪霜。
玄猨啼夜月,青鹤舞朝阳。
地僻烟霞古,云深草树凉。
藤梢藏钓石,桂子落琴床。
为识禽鱼性,终辞鸳鸯行。
真曾脱颖出,只作善刀藏。
不爱烧金术,唯留煮石方。
赋诗閒点笔,勘易静焚香。
酿酒应浮白,收茶自过黄。
秋来看{左各右刂}竹,春尽课劙桑。
水暖分鱼种,崖寒取蜜房。
人高徵士节,天动少微芒。
道在名难隐,身閒乐叵量。
更知齐指马,诚足傲羲皇。
萧散氛埃表,高风不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