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湖春水暖生波,几个归航载酒过。掩鼻东山将不免,伤心南浦竟如何。
纷纷白发交情在,耿耿丹心老泪多。安得相从天上去,玉堂清夜听鸣珂。
猜你喜欢
宝塔参差插帝都,琳宫对耸玉浮图。慈云拥处轮疑转,明月悬时影不孤。
白马双双来异域,黄金叠叠起灵枢。莫言久已成灰劫,犹有胡僧夜拜膜。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
萧条虏(lǔ)尘净,突兀(wù)天山孤。
封将军新近消灭了胡人的主力,战士们和战马也都大口地喘着粗气。
敌人被消灭干净,边塞一片萧索、寥落,险峻的天山依旧那么孤单地高耸屹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都护:此处指封常清。
虏尘净:一作“虏塞净”,指没有战争。天山:横贯新疆中部,西部入中亚西亚,全长2500公里。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主要描写边疆安宁时战士们的生活情景。
前二句,“气亦粗”写出战士们征战极为辛苦劳累,又可见战士们因战胜敌人而士气高昂,欢欣鼓舞,还可见战士们为来之不易的安宁而高兴的同时,也有稍加休憩的愿望。如此复杂的思想感情,诗人准确地抓住了人马都大口呼吸的典型细节,并纤毫毕现地表现出来。想必当时诗人和战士们一样,也是“气亦粗”,于是抑制不住内心那份创作冲动,感而为义,发而为诗。
后二句,“净”字极言边塞十分安宁,也饱含着胜利的喜悦,还饱含着对艰苦征战的回味咀嚼。“孤”字既写出了天山突兀而出的奇景,更是诗人面对边疆安宁、寂寞的景象时放达心境的体现。“虏尘净”、“天山孤”两相对照,生动地反映了以前胡人驰骋天山,曾经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如今天山依旧,胡人已遁迹远去这一变化过程。
全诗读来,如闻战阵的战鼓之声,短促有力,铿锵动人,掷地有声,毫不拖泥带水,于极短的篇幅中,有叙事、有写景,形象地刻画出边塞平静时的生活情景,表现了诗人奋战边塞的万丈豪情和卓越的艺术水平。
案牍顿劳真俗务,精魂耗尽竟何功。八千里外炎蒸地,五百年前烈士风。
失志文皇遗董贾,得时虞帝擢夔龙。伊谁卒负苍生望,咄咄还书几字空。
凤城平日萃公车,回首芦沟岁月赊。退谷仅容孙北海,麓堂莫问李西涯。
价留灯市前朝扇,香散斜街晓担花。剩与放翁评世味,白头骑马客京华。
白面长髯云有道,餐霞吸露好居楼。须臾一别秋山暮,月色微明松桂幽。
曾读蔡公诗,夫君志可知。
试看鸾铩翼,岂若豹留皮。
寒柏无阳艳,朝花有夕披。
长公真样子,何必远求师。
凤凰知细德,瓯鸟识机心。
物理固知此,世情非特今。
足缨清与浊,厉揭浅知深。
觉破从前梦,长歌月满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