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猜你喜欢
凄(qī)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zhào)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凄怆地离别了亲爱的朋友,船只泛泛地驶入茫茫烟雾。
轻快地摇桨向着洛阳归去,晓钟残音还远绕广陵树木。
今日在此我与你依依作别,何时何地我们能再次相遇?
人情世事犹如波上的小船,顺流洄旋岂能由自己作主?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去:离开。亲爱:相亲相爱的朋友,指元大。泛泛:行船漂浮。
归棹:指从扬子津出发乘船北归洛阳。“残钟”句:意渭回望广陵,只听得晓钟的残音传自林间。广陵:江苏扬州的古称。在唐代,由扬州经运河可以直达洛阳。
此:此处。为别:作别。还:再。
沿洄:顺流而下为沿,逆流而上为洄,这里指处境的顺逆。安得住:怎能停得住?
这是离别时写给好友抒发离情的一首诗。诗人与元大的感情很深,他在还能望见广陵城外的树和还能听到寺庙钟声的时候,就想起要写诗寄给元大了。
此诗前四句写离情。“凄凄去亲爱”,诗人与朋友分离,感到很悲伤。诗中以“亲爱”二字相称,可见彼此友谊很深,一旦分别,自然依依不舍。但船终于启行了,一会便飘荡在迷茫的烟雾之中,友人的身影虽已消失,诗人还不停地回望广陵城。正在这时,诗人忽然听到广陵寺庙里的钟声,从朦胧的烟树中隐隐传来,他的心情更觉难过。
此诗“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十个字非常著名。诗人和元大分手,心情很悲伤。可是船终于开行了。船儿飘荡在烟雾之中,他还不住回头看着广陵城,那城外的树林变得愈来愈模糊难辨,这时候,忽又传来在广陵时听惯了的寺庙钟声,一种不得不离开而又舍不得同朋友分离的矛盾心情,和响钟的袅袅余音、城外迷蒙中的树色交织在一起了。诗人没有说动情的话,而是通过形象来抒情,并且让形象的魅力感染了读者。“残钟广陵树”这五个字,感情色彩是异常强烈的。
接着后四句抒发感慨。诗人望着滚滚东流、一去不返的江水,禁不住感叹道:“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分别容易重逢难,这后会之期就难以预料了。
但另一方面,他又自我宽慰:“世上波上舟,沿洄安得住!”意谓:自己的身世飘浮不定,有如波上的行舟,要么给流水带走,要么在风浪里打转,世事怎能由个人作主呢?末两句蕴含身世之感。
表面看来这首诗,写得平淡无奇,但细加体味,却感内蕴深厚。特别是“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两句,以景喻情,言简意深。船已“泛泛入烟雾”,渐行渐远,可是诗人还忍不住凝望着广陵城外迷蒙的树林,迷恋地倾听寺庙里传来的残钟余音。诗人对广陵之物的依恋,实则是对挚友的依恋。这两句“虽不着情语,却处处透出依依惜别之情,可谓情景交融,含蓄不尽”(《唐诗别裁》)。表面平淡,内蕴丰厚,正是韦应物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
空门寂寞汝(rǔ)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
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添瓶涧底休招月,烹茗(míng)瓯(ōu)中罢弄花。
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空门:佛教名词。云房:古时称隐士或僧道的住所。九华:九华山在安徽省青阳县西南,因有九峰形似莲花,故名。
竹马:儿童玩具,当马骑的竹竿。金地:佛教典故。后常用金地、布金之地代指寺庙。
瓶:汲水的陶罐。烹茗:煮茶。瓯:盆盂一类的瓦器、陶器。弄花:一种茶艺,于泡茶时于杯中冲出种种花纹、花样。
烟霞:山水景致。因为山水景致中烟霞所占比重最大,故一般山水美景便称作烟霞。烟指雾霭云烟,霞即阳光晚霞。
金地藏在九华山化修时,终日与一小童役为伴。当这个烹茶汲水的小童不耐深山寂寞,要回归家中去时,作者写了这首七言律诗赠送他。诗写得亲切柔和,娓娓情深,叙述的也是日常近事,充分地表现出作者仁慈的心地和豁达的情操。
伟人一语传九天,百万少年走如烟。拜辞庭闱异乡去,不学文章学耕田。
荒山野岭风夜吼,茅屋绳床灯如豆。群鼠绕枕去复来,梦中惊起泪满袖。
日出而作入而息,渴饮崖泉倦倚石。寒山伐薪多风霜,春雨插田一蓑笠。
夏日田亩半焦土,冬后已无粟可煮。广阔天地竟如何,饥来掘尽芭蕉树。
昔日同窗偶相聚,痛哭狂歌醉欲死。世味年时细味之,漫漫人生乃如此。
况复故园山水隔,云雾茫茫归未得。忍使天下父母心,不伤老病伤离别。
黄钟毁弃剑深埋,瓦釜雷鸣鬼登台。年年斗争无宁日,岂独误尽一代才。
初闻招工疑非真,群起夺路技纷纷。不堪归心急似火,犹自强说要扎根。
追查三代论血统,错投黑胎罪深重。今年忍辱复明年,和泪和血和惶恐。
孤影残月夜茫茫,此时痛彻百回肠。冥冥苍天呼不应,可怜迷途一羔羊。
二十年间如闪电,乾坤几度风云变。当时浪漫少年郎,对镜黯然纹生面。
个人沉浮何足言,且喜国运复本原。谎言推翻百废兴,从今再振民族魂。
神州改革起风雷,荒唐岁月去不回。惟有旧事长相忆,每年今日一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