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鹭来,玉山巅。赪翁引,熛臆延。朱鹭来,赩流霞。饮赤水,食丹砂。
朱鹭来,炎德加。威昆明,滇僰讹。朱鹭来,集太液。帝锡祐,荒广斥。
朱鹭来,烨煌煌。挟鹪雕,媒凤凰。朱鹭来,皇之辉。神筴滨,无穷期。
猜你喜欢
金堤有朱鹭,刷羽望沧瀛。周诗振雅曲,汉鼓发奇声。
时将赤雁并,乍逐彩鸾行。别有翻潮处,异色不相惊。
参差蒲未齐,沈漾若浮绿。朱鹭戏蘋藻,徘徊流涧曲。
涧曲多岩树,逶迤复断续。振振虽以明,汤汤今又瞩。
朱鹭,朱鹭,不在天,不在渚。飞君堂,作君鼓。倡君歌,起君舞。
玉戟升,朱矛举。燕明堂,耀神兵。享有道,征不庭。栖凤羽,布龙城。
一人庆,四海宁。
朱鹭何从止,去啄金堤饮玉水。朝随赤雁暮碧鸡,荡漾惊波不得栖。
有时挟子上林去,网丝纷纷复难避。不如敛翅江海湄,远却幽并游侠儿。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nán)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mò)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春社时飞来,秋社时归去,年年岁岁来来往往把寒热衔来搬去。喃喃鸣叫,忙碌飞奔,春风中堂上翻飞寻找王谢时的繁华旧迹,却只见笼罩在夕照斜阳中的寻常巷陌。兴,见证了许多;亡,也尽由着评说。
参考资料:
1、关汉卿.元曲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226
春社: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古代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喃喃:燕子的叫声。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王谢:代指高门贵族。乌衣巷:在金陵城内,是王、谢等两家豪门贵族聚居的地方。
在此曲中,作者托情于燕,抒历史兴亡之叹。燕子有飞迁的习性,秋天飞往南方,春暖花开时再返回北方。作者用燕子的来去喻示时间的流逝,又赋予燕子以人的视角。
接着写燕子喃喃细语,忙碌争飞,似乎在寻找王谢繁华旧迹,诉说人间兴亡之事,实际上是移情于燕子,将燕子的本能活动赋予人的主观意识。在只有“巷陌乌衣夕照斜”的无奈失望中,作者更是借燕子的口吻直接诉说历史兴亡的慨叹。全曲紧扣咏燕来怀古,继承了古人却又不拘泥、重复,立意新颖。尤其是移情手法的运用,使此曲更具婉转、曲折之妙。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是一个对偶句,依旧借助燕子的视角慨叹历史,文学上将这种手法称作“移情”,即将人的主观感受转移到某样事物上,使人物合一,强化情感的表达。不管历史如何变迁,兴亡往事最终都付与评说,人世喧嚣也都归于“喃喃”之语。曲的结尾很有一种有淡世事的超然之感。
客从北方来,逍遥江湖间。顾影空自爱,不见欣戚颜。
奕秋去已远,神观一朝还。惜无双白璧,尉子行路难。
翩翩云中鹤,孤高杳难攀。长怀紫霞客,引袂入名山。
隐居高躅已茫然,潜德如公亦足贤。早见乡评称孝子,晚闻诗史记凶年。
事殊伯道儿宜有,行过王圭庙已先。满腹玄谈共谁语,九原归去访伊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