鲛民老困输绡苦,私向龙宫贩云母。百驮夜经瞿唐门,峡鬼骑鱼诉天府。
鲛户十窜九囚虏,泪不成珠天帝怒。骨白粉焦委黄泥,至今荆州唯白土。
猜你喜欢
牢补亡余,牖营暇日。绸缪心力。树木十年,桐材挺新碧。
横汾下濑,期有待、昆明池客。风寂。蛮海昼眠,让痴龙苏息。
东沟旧陌。折戟沈沙,猿虫瓦尸藉。楼船一霎水国。
殉溟北。屈指拜登君赐,讵等斗星扪历。要弄潮儿健,优狎近蓬风色。
临水照鬓眉,浪说通仙铁笛。依旧丝纶一握,苦钓矶难觅。
忆曾炊火乞渔村,湿网挂斜日。凄绝江空木落,杳烟波踪迹。
华发金钿相映清,仙闱綵服拜长生。蜀中自昔称尧叟,洛下于今识彦明。
向日萱花能媚晚,经冬桂树独含荣。霜丛满院吟慈竹,并作缑笙引凤声。
远寺一声钟,檐楹惊宿鸟。拂衣风露清,月落千山晓。
日日高楼倚望君,口吟心想跂清尘。土膏著雨苍葭出,山色凝云翠黛颦。
卑冗一官谁羽翼,异同千状极艰辛。十分明月迎新守,寸步江村老尽春。
王冕(miǎn)者,诸暨(jì)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lǒng)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é)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xī)田者。父怒,挞(tà)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hé)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láng)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地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事情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选自《元史·王冕传》 安阳的韩性听说以后对此感到很惊讶,收他做弟子,后来他成了大学问家。韩性死后,他的门人像侍奉韩性一样的侍奉王冕。那时王冕的父亲已死,王冕便将母亲带入越城供养。时间久了,母亲想念故乡,王冕就买了头白牛驾着母亲,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也笑。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牧:放牧。陇:田埂。窃:偷偷地,暗中。辄:总是(常常)、就。或:有人;有的人。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挞:鞭打。曷:通“何”,为什么。去:古义—离开,离去。今义:到......去。潜:暗暗地、悄悄地。执策:拿着书卷。旦:早晨,天亮。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恬:心神安适。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选自《元史·王冕传》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选自《元史·王冕传》
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踏破苍苔一径深,满林晴翠昼阴阴。数声鸡犬柴门里,知是谁家傍水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