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复蒙茏,千山万竹中。
幽人夜惊起,秋雨共秋风。
猜你喜欢
赋诗何处极幽探,多在青山海岳庵。一片绿云尘迹断,万竿烟雨大江南。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lí)春雨。
请代我,向东坡旧邻问候,就说我,羁绊在玉堂深处。问东坡:自从我走以后,又有谁来过?是否雪压小桥,这断了来路?我将归去啊,我将归去,徜徉东坡,沐浴催耕的春雨。
参考资料:
1、杨恩成.宋词观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90
2、叶嘉莹.,苏轼词新释辑评(中):中国书店,2007:966-968
3、陶文鹏.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137-138
东坡:指贬谪黄州时的旧居以及邻人。玉堂:指翰林苑。别后:指苏轼于元丰七年(1084)四月离开黄州。压:覆盖。小桥:指黄州东坡雪堂正南的小桥。一犁:形容春雨的深度。
首二句“为向东坡传语,人玉堂深处”,以明快的语言,交待他“玉堂(翰林院)深处”,向黄州东坡表达思念之情,引起下文。这两句的语气,十分亲切。苏轼心目中,黄州东坡,俨然是他的第二故乡,所以思念之意才如此殷切。
次二句“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是“传语”的内容,是苏轼对别后黄州东坡的冷清荒凉景象的揣想。先设一问以避免平直。有此一问,便曳生姿,并能引出下文。“雪压小桥无路”,仍承上句带有问意,似乎是说:别后有没有人来?是雪压住了小桥,路不通吗?以景语曲折表达之,既富于形象性,委婉深曲。是与否之间,都表现了对别后黄州东坡的无限关心。
末三句“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紧承上意,亦是“传语”的内容,表达归耕东坡的意愿。“归去,归去”,直抒胸臆,是愿望,是决定,是决心。“江上一犁春雨”,是说春雨喜降,撬犁地春耕,补充要急于“归去”的理由,说明“归去”的打算。“一犁春雨”四字,使人自然地想起他所作《江城子》词“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的意境。“一犁春雨”四个字更是“皆曲尽形容之妙”,妙就妙捕捉住了雨后春耕的特殊景象,情感轻快。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颇多气势磅礴之作;但他一生中也有很多淡雅清秀的词作,显示了东坡创作风格的多样性。这首《如梦令》便代表了苏轼创作清淡的一面,词中不设奇险之语,清新淡雅而自然。
山门渐近少凡尘,佛子长栖物外身。款户多因游寺客,倚栏时有羡鱼人。
祥云结盖应非雾,法雨飘花别是春。数刻盘桓觉萧散,回头官事又劳神。
有客骑白驹,扬鞭入青草。悠悠无远近,但择林亭好。
萧条北城下,园号李家媪。系马古车门,随意无洒扫。
鸣禽惊上屋,飞蝶纷入抱。竹林净如濯,流水清可澡。
闲花不着行,香梨独依岛。松枝贯今昔,林影变昏早。
草木皆苍颜,亭宇已新造。临风置酒樽,庭下取栗枣。
今人强欢笑,古人已枯槁。欲求百年事,不见白须老。
秦中古云乐,文武在丰镐。置囿通樵苏,养兽让麀䴠。
池鱼跃金碧,白鸟飞纻缟。牛羊感仁恕,行苇亦自保。
当年歌灵台,后世咏鱼藻。古诗宛犹在,遗处不可考。
悲哉李氏末,王霸出奴皂。城中开芳园,城外罗战堡。
击鼓鸣巨钟,百姓皆懊恼。及夫圣人出,战国卷秋潦。
园田赋贫民,耕破园前道。高原种菽粟,陂泽满粳稻。
春耕杂壶浆,秋赋输秸藁。当年王家孙,自庇无尺橑。
空馀百岁木,妄为夭巫祷。游人足讥骂,百世遭舌讨。
老翁不愿见,垂涕祝襁褓。持用戒满盈,饮酒无醉倒。
莫嗟太常屈,便入苏门啸。里在应未迟,勿作我身料。
轻云日下不成阴,出对流芳搅别心。万雉城东春水阔,
千人乡北晚花深。旧竹青青常绕宅,到时疏旷应自适。
佳期纵得上宫游,旅食还为北邙客。路出司州胜景长,
西山翠色带清漳。仙人矶近茱萸涧,铜雀台临野马冈。
屡道主人多爱士,何辞策马千馀里。高谭魏国访先生,
修刺平原过内史。一举青云在早秋,恐君从此便淹留。
有钱莫向河间用,载笔须来阙下游。
频拭镫前泪,恐沾衣上痕。不眠忘手冷,翻觉剪刀温。
风约晴云,花乾宿露,帘幕万家清晓。青帘赛酒,小坞藏春,冶叶艳枝相照。
羊驾小车,笑逐游人,远迷芳草。更红英飞舞,绣茵连接,雾台烟沼。
年少日、细马戎鞯,红靴玉带,同指软尘西笑。珍珠戏掷,彩笔搜奇,不觉暮春莺老。
谁见这回,霜点髯衰,事萦怀抱。诉一春心事,燕子周遮来了。